A8.4-8.5
在四星和五星之间徘徊纠结,考虑到深厚的现实意义,且本片拍摄属实难得且不易,最终五星以表敬意。(正好《可可西里》打了四星,形成差距)
ps.前两部分先看的,最后部分在《可可西里》后看的。
观感
前期干白的言说偏多,有些说教意味,直接的冲击力略差。视听语言很朴素几乎没有风格,隔着屏幕总是不能完全感受。
好吧,前两个部分都想打四分,第三部分聚焦跟拍1998扎巴多杰实在打动我-纯粹直接不加修饰地。追踪一个逝者鲜活的谱系,就像《前进,神军》一样,影片的史料见证价值立马就起来了,重量难以估量。
两位书记带起了中国第一个白手起家的打盗猎者“游击队”。扎巴多杰说要继承索南达杰的遗志,舍弃优渥待遇来到这里参加环保事业-热脸贴冷屁股,没想到时隔四年同样牺牲。家中唐氏症的儿子和寡妇实在使人痛心。
本片另一优点在于不回避问题的复杂性-借助扎巴多杰的口说出。一些不得已:饿了几天,被迫打羚羊,扎巴多杰主动承担。也有缴了羊皮卖钱,不得不换做经费。(都被改编进《可可西里》)
还有一些难以坦白的事实:组织内部彼此之间还是有不合。成立了组织机构后那些先驱者反而被甩了。前线人员不受好待遇,成功后却被他人分瓜。“我不平衡啊”(唯一一次出现此词)团队做得好-防患于未然反而收获少。
扎书记总让我想到焦裕禄,这样的好同志啊,难道后继无人?
结尾的话“现在就我们个人来讲也好,兄弟来讲也好,绝对是称职的。我们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对得起子孙后代、对得起人类。像我们一样拼命干的话,那就伟大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而且这种责任和义务我认为没有什么国别之分、没有什么党派之分、没有地区之分、更没有你我之分
坦率的呼吁在片尾他的口中说出(如果在片头则效果大打折扣)振聋发聩,号召力和说服力极强。
我心下想着,要么去基层为民干些实事,要么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探索艺术等,总比现在普遍的小职员一条路走到黑要好。
“平衡”一词在观看时始终没明白有何用意,最后我得出这样的解释(当然这不是唯一一层意思):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要去维持这种看似静止的平衡,需要多么强大的平衡力去和重力对抗。维持正常秩序需要耗用多么大潜在的力量。用俗话说就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对于这样的纪录片,几乎是不加渲染地忠实(当然视角和筛选是不可避免的)。最关键的莫过于选择正确的地方和人,而后不需要任何剧本和表演布景。然而我起初认为这未免对于导演来说太容易了吧,我们打分如果只是对其拍摄对象和内容打分,最后受惠的是否是导演,还是说导演可以隐身其中仅通过镜头的影像去揭露?但后面愈发生起敬意,看到花絮中导演几乎已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尤其最后的实拍抓捕过程很有特色和力量-粗砺的质感、摇晃的镜头,少数的几处bgm也恰到好处。
预先看了《平衡》,因此对《可可西里》的故事和背景有所了解。想看看二者-剧情片和纪录片有何异同、孰优孰劣?结果看来还是纯粹的纪录片更佳,看来我也要倾向于这条路了。
维度 ★(1-10) 备注
思想深度(学术文本价值) 8.3
个人感受(观众传播价值) 8.6
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9
叙事水平(文学价值) 8.2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专业价值) 8.3
25.5.27投影仪(影评札记不小心手滑删掉了)
豆瓣9.5分,应该是国内纪录片最高了。
可可西里的“平衡”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80周年纪念-兼评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
公众号图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赶在今年此时才观看罗西里尼,实在是缘分和命运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运动开山之作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诞辰 ...
三部曲之末《德意志零年》-末日的献祭评分:A-8.3背景-主题-叙事作为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两部略有不同,影片选择以战后德意志民族作为聚焦点-而且不带有任何审判意味,因为不是直接描绘战争和纳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个 ...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类型片与《圣弗朗西斯之花》
评分:B7.4中规中矩之作,与早期新现实主义-即便有所延续、并非背离-逐渐分道扬镳。很传统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虚设的,情节的片面的、缺乏层递与关联呼应,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实融贯。(尽管比《黑水仙》这样的好莱坞版类型片要好些)戏 ...
全面深度分析《德意志零年》
评分:A-8.3背景、主题与叙事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两部略有不同,影片选择德意志民族作为聚焦点-而且不带有任何审判意味,因为不是直接描绘战争和纳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个家庭日常生活作为切口-甚至是一个孩子的遭遇-折 ...
评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B+7.6简评:看的第一部罗西里尼,受到巴赞的直接推荐。中规中矩、有板有眼的影史佳作,今天看来没有显著缺憾,却难以看到真正的创新。历史价值不亚于艺术价值。虽然有明显的剧情和制作,未摆脱情节剧的刻板程式;但需要承认在其略显机械的结构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