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三个老警察的宝刀未老是《三叉戟》最为核心的部分,然而从电视剧到电影,作为导演的高群书却并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怎样去取舍,以至于只能用快节奏去压缩原本的故事,然而这样的压缩使电影既失去了焦点,也没有铺垫好人物群像,凌乱的剪辑,苍白的人物,毫无逻辑可言的展开,都令观众如坐针毡。

《三叉戟》的故事本身并不逊色,这一点在电视剧中已经得到了印证,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曾经在《东京审判》和《风声》中对如何塑造群像人物有着一定水准的高群书,这次居然拍出了这样一部在人物塑造上完全失控的作品。从成片来看,电影仿若就是将原本的电视剧选取了关键情节后的压缩剪辑,过多的支线被生硬的加塞到了电影中,而这些支线能看出是想让整个故事变得足够跌宕起伏,但实际上对电影根本没有多少帮助,只是使故事变得凌乱不堪。

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三叉戟”组合之间深厚的情感关系,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默契和出生入死的情谊,是电影情感的基石,然而因为繁杂的支线与角色,分散了电影的焦点,以至于电影过半,反而让人不禁疑惑于这个所谓的“三叉戟”组合,他们之间是否真的有感情存在?电影完全没有建立起兄弟间那种长久形成的信任和对警察职业的信仰。走马观花的角色,核心人物铺垫的空洞,使观众根本无法感知到角色之间的情感纽带。

除了人物上的诟病,将电视剧生硬压缩成电影后,《三叉戟》剧情有一种明显在“赶”的感觉,一条线索尚没有展开,便匆匆了事,这导致电影越到后面,其所做的不是引人入胜,而是在看导演完成一个个作业,草草了事的剧情,几乎没有逻辑可言,这样赶工所完成的东西,自然完全经不起推敲,既感染不了观众,也使电影在伊始塑造的权钱交易,在后段越发显得如同儿戏般,失去了真实。

《三叉戟》的败笔归根结底莫过于,电影不是请客吃饭,不是说来了多少演员参演,晒出了导演在影视圈的深厚人脉,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相反,对于一部本该聚焦于情感、以故事为核心取胜的影片来说,所谓的客串也好,友情出演也罢,都只是锦上添花,而当导演本身水平不在,不仅浪费了众多优秀演员的精湛表演,更使得电影剧情变得如同乱麻一般,毫无章法可言。

在有着一个好故事和演员阵容的情况下,电影却拍成了如此俗套烂片,这无疑是导演应负的重大责任。正如一把锋利的长戟,若其锋芒尽失,即便拥有十叉,也不过是徒有其表,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