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是碰巧吗?这次电影的浮夸、用力的表现方式,与电影的主题是极其切合的,正是要这种浮夸的演技和表现下,才能体现出这种类楚门的世界式的荒诞效果,把孩子所受的被刻意制造出的苦难、被强行扭曲的志愿,以一种搞笑的形式抹淡其悲剧性,这才是精髓,把别人的苦难当作夸张的喜剧进行反讽,那效果确实不错。观众想笑,却又觉得不合乎道德,很地狱梗。
除此之外的笑点,人物夸张的表演、对话的双关梗,都是极其无聊且不好笑的。
结尾的煽情演出和饱和度拉高的虚假金黄色景色,实在俗套。可惜的是结尾镜头带到父母俩的搞笑斗嘴,甚至说要再生个孩子补偿继业,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尾,父母和儿子的隔阂好像就突然消解了,强行把结尾导回阖家喜乐,很糟糕。要是能再给个彻底断绝父母的情节就好了。还是前面的反讽和设定有意思。
苦难美学的推崇背后是父母的控制欲与对孩子的极度不信任,即便父母给了孩子所有的爱,但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强调自己的经验是正确的,缺乏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与信任,真能算爱吗?
很有意思的设定,平庸的皆大欢喜的结尾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种延续与迟滯
敘事结构很巧妙,第一幕出现的所有令人困惑的互动关係、物件与人物,都会在之后倒敘的过程中补充完整原因。这是一种以分手后的状態结果来推理之前相处的细节的悬念敘事结构,很独特,第一次看见把谜题解答放在「生活习惯的延续」这点上。但最关键的两 ...
生活的方法论
这是一部提供方法论的电影。如何让生活具备自身的完备?本片提供了两种姿势:观看与劳动。观看,意味著对世界的重新认识,当我们追隨男主停驻的目光时,彷彿也跟著经歷了一场观看的仪式。透过这种仪式,强化让自己平静的暗示,当动作足够缓慢,凝视的 ...
黎明前的关係
有趣、当代语境的切入角度,却只是浅浅划过一刀,无法达到探至病灶的深度。剧本的潜力只在前半部呈现,在已经缺少戏剧性与复杂度的环境下,威胁的险要与深刻荡然无存,成为似乎得以被任何其他病症替代的驱动工具,后段彼此的相处交流过程更是沦为最平 ...
诅咒的无差別性与阁楼的恐怖
经典归经典,但以现代眼光来看並不恐怖,氛围营造得也不算出色,故事剧情与主旨更是无趣。剧情採用非线性敘事,讲述与这间咒怨之屋扯上关联之人之后一系列恶梦般的遭遇与下场。但剧情也就如此,並没有更深刻地挖掘人物,数十人的死亡也没有指向某一核 ...
大师之作
精彩的情节发展与结构,大师级的色彩、构图、镜头衔接、剪辑节奏,画面永远是丰富不单调的,导演十分擅长构建张力十足的场景,荒谬气质的黑色幽默使整部片摆脱了传统復仇故事过於深沉压抑的苦难、残忍情绪性的堆砌,以一种游戏的態度拆解復仇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