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刚开始看到要去找孩子那里莫名感觉有些熟悉,好像以前有线电视还没有那么没落的年代在电影频道看到过。一搜索还真有过国内翻拍。

虽然这导致我对剧情总体比较了解,没有那么大的悬念感,但这部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也有很多很好的点。

比起大多数人对亲情的感动与反思,我更在意的是另一个问题:那个小时候雄心勃勃的自己,去哪了呢?或者说,真的存在过吗?

电影里,孩子们都曾有着远大的理想,艺术家、指挥家、舞蹈家等等,都等待着光鲜亮丽的未来。生活中,无数的我们都曾童言无忌地在清北中纠结,在课堂上大声告诉老师,长大要当宇航员、作家、老师……

但最后呢?最后我们中只有少数人需要在清北中选择,最后我们大多数人如同电影中的他们一样,与自己曾经的理想背道而驰。什么清华北大呀,有学上就好了。什么光辉职业呀,有钱赚就好了。什么诗与远方呀,温饱能被解决就好了。

我们大多数人不可落俗地成为自己不曾想过甚至是讨厌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那个迫于生计压力的自己,要是碰到小时候雄心勃勃的自己,会劝解还是道歉呢?想了想觉得,或许只会反过来鼓励。

不止是因为那种年少无知的意气需要被宣扬,更是因为,如果不曾亲自走过,我们就会以为这个世界上只存在着那些光鲜亮丽。其实,我们曾经期盼自己活成的模样,不一定适合自己。只是因为所有人都在告诉我们,你要考上好大学,你要找到稳定的工作,你要优秀要努力,要出人头地。但是没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除了清北以外还有别的大学,没人告诉我们也不是非得要考上大学,没人告诉我们有许多许多的平凡岗位,没人告诉我们不是一定要出人头地才配活着的,没人告诉我们,不优秀也可以很快乐。

没能成为理想的大人的抱歉,从来不是要跟自己说的。因为那个理想的大人,从来不是自我绘制的蓝图,而是在周遭的声音中,堆砌而成的。那些周遭的声音,就包括父母。

许多父母都如同电影中的父亲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最好的给孩子,严格要求,只希望他们长大后足够优秀。却未曾想过那些理想本就是他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未曾想过那些最终会变成一层无形的厚障壁。他不是不知道人最终都将甘于平庸,只是出于一个父亲的私心罢了。其实,他只是想要孩子安好。

所以,在和每个孩子告别时,他最后问的是:你快乐吗?

很抱歉,没能成为你们口中理想的大人。但是我很喜欢这样平凡但快乐的自己。

快乐,那就好了。那就够了。

...
是线上集体观影,有点卡影响一点观感,当还是感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