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4/8.5,四星半。
老年文德斯加日本,奇妙的交融与碰撞。观感远超预期。也可以叫《文艺老年的平凡生活》,文艺作品含量较高。
关于人物和主题:
对我很大的生活启示是文艺理想如何融合到现实的生活之中,不冲突违背反而可以升华结合。一方面落实在现实,一方面又游离于理想世界-理想是救赎的光、逃逸的暗道而非对抗的药剂或武器。兴趣不应当成为抵触的负累或决绝的叛逃。
片中台词“这个世界上其实共存着很多世界,有些相通有些不通。”实际上活在自己的世界又包容其他的世界才是最好的选择。不必攀比和埋怨,男主没有矛盾纠葛、内耗斗争的心态令人羡慕。
怀着慢节奏、细致入微的生活态度,不向信息化、平滑的现代社会靠拢,在微妙的关系中得以共存。所谓“低欲望”不止是满足阈值和感知敏感度的差异,更本质的是满足和感知方式的不同。和《帕特森》一样善于从重复的日常行为中析取出诗意,任何事物和工作都能用心转化为乐趣和学问。扎根于生活之实践,同时又在此得到超越性。
此外,自我和社会的秩序和谐不抵触。虽然沉默、不苟言笑,但又不拒绝责任和期望,作为社会共同体热忱的的一份子。通过礼仪和敬畏联结彼此,形成人性层面的平等。
不和命运直接抵抗,但又不屈服,我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从前我觉得这是妥协、没有野心、激情和抱负的人生,现在我却渴望活在这样完美的日子。
只需自给自足、孤独终老,有车有房-最基本的保障,有工作有朋友-最基本的尊严。极简有序,有情有趣,心无挂念,无忧无虑,尽管这并非恒久的。
关于影片:
影片质感素朴淡雅、清新自然,和内容相得益彰。立场上既不批判也不怜悯,而是相对节制和冷淡地描绘。(加之碎片化的摄像略有布列松的味道)
本片用单筒镜的方式拍摄一位不苟言笑却心思细腻的老者,不着重凸显其内心欲望和不幸遭遇,但情感波澜时隐时现,在结尾段落被彻底掀起。借由插叙的次情节交代背景。
影片对动作重复的刻画和特写处理宛如《让娜》,虽然节奏上相差悬殊。
脑海中的画面是黑白和模糊的,而现实世界清晰多彩。
树影中蕴含着侘寂美学,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着禅意和真谛。
由于本片在纪实的风格和叙事线索之间展开,导致略微缺乏一贯性。戏剧性的力度不足,尤其结尾牵强附会又苍白平淡。但整体上瑕不掩瑜,虽然重量不足,但仍是相对纯粹和美好的影像和观影体验。
画幅似乎是4:3?
公路加音乐的搭配值得学习。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7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4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2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6
选角/表演 8.3
25.6.26小西天
来晚了二十多分钟,没领到树卡
观感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随性吐槽
C+来晚了半个小时。旁边的人咯咯大笑不止,这样的影片有大银幕和互动是正常的,不过还是无法忍受此二者。多次想离场,为何要花费五十块和三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投入在这样的娱乐消遣中?终于完全被淹没了,昏昏欲睡。从视听风格到内容完全无感,斯科塞 ...
《齐泽克》-简评和札记
A-正在读第一本他的书《斜目而视》,再来亲眼看看这位活生生的思想者,从不同的角度再度接近这位伟大的智者。依旧十分亲切的形象,然而今天也有因其伟人光环形成的遥远距离了,他在世却如同逝世。(容许我胡吹一段)他拥有举世无双的极端聪慧和灵性 ...
评分:A-8.0首先,谈谈标题“1951年的欧洲”。一个时间-1951,标志着战后重建期的末尾,战争的问题已经被转化至次要位置了,无论是罗西里尼——在拍完“战争三部曲”后便将目光移至了新的现实问题——还是其他人都开始从战争的阴霾中离 ...
简评
评分:7.9和奥尔米《米兰心事》、《工作》类似,本片既有着旅行者眼中异域风光的魅力-独属于意大利的街头风情和城市景致,也有着与之对应的人物内心氛围和情感纠葛。精巧严密的情节同纪实性的风格完美融合,戏剧性以难以预料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蕴酿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80周年纪念-兼评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
公众号图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赶在今年此时才观看罗西里尼,实在是缘分和命运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运动开山之作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诞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