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对电影《风流一代》的一些细节,一些表达,以及流出版和院线版的不同情节。纯个人观点,必有不当之处。涉及大量剧透,但其实无所谓,因为早就被现实“透”(日)得遍体鳞伤。

...

这是一部“已经完成”的电影,它存在于一代人的记忆里。片中有大量贾樟柯之前那些电影的“素材”,以至于会让人误以为这个电影是他个人影像帝国的纪录片,但每一段之间有非常细腻又明确的铺垫和过渡。只是节奏很快,声音和镜头里包含大量的信息,不多看几遍可能不容易理清。贾樟柯在这个电影里如此歇斯底里地宣泄内心的情感,实在是出乎意料,像是最后一吼。

这部电影刻画了多次群像的镜头,跟观众近距离的相互凝望,镜头以及镜头里的人物都故意把自己给屏幕前的人看,每一次都特别戳心,配乐大师林强的配乐特别贴切。连串起来也是不同年代人们的精神面貌。片尾的几次群像都是在重点刻画年轻人。

...

厂房前下岗合影的工人那一幕,运煤火车的声音和厂区环境在合影镜头的前后分开交待的。散场后有人打牌,有人含泪,几个精准的镜头这一段故事就叙述完了。(电影《营生》)

...

在荒废的剧院内,采访画像旁边的中年人的那一段,应该算是片中唯一有纪录片风格的片段吧。(涉及到流出版和院线版这个地方的不同以及多次出现的剧场意象在后文写)采访中提到中年男人收入来源的卖唱下岗女工,在后续的情节里出现,《潇洒走一回》太让人动容,“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最后随着镜头慢慢推后,声音减弱直至消失,恰如她们也被淹没在时代洪流之下。紧接着画面从剧场来到大同街道,镜头缓慢向左移动一点点展开现实的画卷,万青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响起,这首歌的最强MV。镜头所划过的街景和声音处理也很精细,一些时代变化的初始符号,BB机,大同商业银行……也为后面赵涛走秀后那段更加日新月异的街景变化做铺垫。声音的处理方式就像在《小武》里面的声音一样惊艳。网吧也是当时年代的更要一隅,那段除了描绘最初互联网的介入,后面过渡的动画是贾樟柯在视觉上的一些玩法,并且通过那段动画里的信息把镜头没拍到的更多当时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事物一笔带过。在《世界》里有一段也是这种玩法。

新时代真的来了。浪潮之下,斌子也想出去闯一闯。《任逍遥》里赵涛反复起身又反复被推回原位的情节,或许是用不断重复的镜头来表达女性的一种处境吧?不太确定。这种撕扯和后面两人的分手,在影片前面剧场情节的二楼,斌子和晋剧演员挤眉弄眼以及赵涛去了之后斌子对赵涛的身体上的抗拒就已经有所铺垫,也反映了赵涛此时对斌子过于依赖。

接下来就是赵涛的“找寻之旅”,明线是找斌哥(此时斌子已经混成了斌哥),暗线是找寻她自己。随着轻快又荒诞的配乐,夹杂着《三峡好人》里的一些忧伤的景象,记录着一座已经逝去的家园。在码头同样有一段戳心的群像刻画,船夫对观众深情的一个回眸,废墟里的生活片段,以及墙上所画的家园:“诗城博物馆,为老城留一份回忆”(Fengjie City Museum,Memories of the Lost City)。废墟里逗狗的一段可能是致敬《狗的状况》,可能是在借狗喻人,可能是我过度解读。

...

...

...

...

接下来说一下我所理解的赵涛的“自我寻找”。最明显的地方在于,赵涛在收到斌子离开的短信到决意叫出租车离开时,此时天空是过曝的,这种极度的不真实应该是有意为之,紧接着举着衣服走在暴晒的废墟里、走在下雨的电厂厂区、屋檐下避雨、顶着雨奔跑……天气或许与她的内心有所关联。在旅途之中,她遇到教堂,离开,遇到道士,离开,这些兴许是她想要找寻内心倚靠的一些经历。

...

在教堂里赵涛拿了两包进口救济食物又依依不舍留下了一份给别人,这是她内心的善,对那包食品的特写镜头直接解释了后面在茶馆桌上那包“落下”的钱的特写镜头之后,情节直接跳到了三个小混混反口栽赃讹她的那一步。以及对斌哥和当地官员的勾结、开发商跑路、背锅,潘哥收黄毛、码头打架、捞人、潘斌两人的关系,镜头处理全都是特别简单利落。

在斌哥见了赵涛之后,赵涛主动提出两个人分开的决定,虽然对于斌哥而言这一段关系早就不存在了,但是赵涛千里迢迢跑来找到他只为说一句“分开”,我觉得这太体面了,太“江湖儿女”了,好酷。

之后通过飞机起飞的一段转场到刚刚过去的三年,飞机上缓慢往前推进的拍摄场景慢慢唤醒观众沉睡的记忆,一直悬在心里的这个背影又转过身来反向走,但是无法看到他的脸。转过方向慢慢往机后走,看到了机舱内其他的乘客的群像。他走进洗手间,没有人的地方,慢慢摘下口罩,看到了自己的脸,看见了尊严,原来是斌哥老了。那一刻,这整个片段所积聚的压抑释放出来。

...

不知此后又过了几年,交代了影片拍摄内容终止的年份——2022年。斌哥更老了,拎着行李箱,此时又多了一条拐杖,自己系不上鞋带,只能把鞋带存到鞋里,这个特写镜头跟后面赵涛给斌哥系鞋带来消除隔阂的特写镜头形成对比。剩下的情节斌哥找潘哥讨个生计又无奈回老家,以及短视频,都是一个简单描写,算不上细致。后面斌哥跟赵涛说外面找不到工作吃住花销又大不如回老家,也是这几年年轻人回流的一个趋势。这段台词特意与之前发短信说要出去闯闯形成比对。老潘这几十年可算是下了海又上了岸。

影片最后又回到了开头宇航人石像,或许这个石像是一种对于外面世界的向往,此时已经被风蚀出了泪痕的样子。出现这个石像时依然像影片开头时一样有一段新闻播报交代了当下的时间,2022年12月。又是一个生活方式变化的转折点,接着又一段群像镜头来刻画大街上的男男女女。赵涛跑步前把东西交给斌哥时,天空飘起了雪,这个镜头分不清是深情还是沉重。在《山河故人》结尾,赵涛在雪中起舞,迸发出很强的生命本身的力量,特别震撼。

...

在片尾滚动字幕结束后,依旧是冷风呼啸的声音。

关于“春天”

影片开头一个少年在摩托车旁,拿着斧头望着一团火,类似的场景在《站台》也有出现,当时的那团火是小镇青年燃起的希望。随后屏幕出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故事开始。

赵涛在茶馆里给手机充电时所播放的科幻片,镜头给到了睡着的赵涛,机器人的台词是“我想回到那座有风的城市”,可能是此地,可能是心中的城市。这也是全片赵涛最累最绝望的时刻(手机也没有电)。

片中五条人的歌里,“春天,到处都是花香,到处充满幻想......在那寒冷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衣裳,你却说你感觉不到温暖,像春天般的温暖”。我想起二手玫瑰的《春天的故事》也是特别贴合:“谁在春天里歌唱,谁在春天写下了诗篇,谁在春天里幻想啊,谁又在春天里去受伤,一年年的期盼,一年年费尽心机去变迁,明天是否是蔓延,还是道理早已写在昨天”。看完电影之后耳机里一直在循环放这几首,以及梅卡德尔的歌《没有风的地方》和《东风》,也是对这个“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的“春天”的回应。太悲情,太伤感。

关于“剧院”

片中多次出现剧院这个场景,唱歌、跳舞、采访……然后转场。在片中一个拍摄废弃剧院慢慢右移的镜头中,特意展现了一个标语,“音乐歌午茶品尽人间芬芳”(A taste of the world’s beauty)。剧院正如苦闷现实中的一处柔软的避难所。在申奥成功之后有热闹的庆祝表演,在2022年同样是之前的剧场门口,变得空旷,斌哥一个人缓缓走到剧院门口,扫码,进入。斌哥去里面是想看看赵涛在不在,里面有人消毒,有人孤单跳舞假装对方还在(或许已然不再,或许这景象是斌哥的内心),有人互相拥抱起舞离得很近却看不到对方的脸。斌哥拄着拐杖失落离开的背影,近景是一个孤独起舞的女性,而且有意凸显了红色的衣服。想象另一种可能。

...

关于“风流一代”

只是看似风流而已。英文名Caught by the Tides,被潮流困住的人。片中歌舞响起时,都带有一丝忧伤,只有努力抓住此时的快乐才能继续生活下去。片中共有两次出现“浪花”的镜头,也是在呼应浪潮。

...

片中横跨二十多年的时间中,时空的过渡都是通过一首歌,一段舞,以及三轮车、火车、出租车、飞机、高铁、滑翔机。这些是电影里新的“站台”。

片中赵涛举着的衣服在贾导其他电影里也经常出现,我觉得这个符号可能是为了赋予角色的最后一抹“尊严”。片头赵涛打不到的苍蝇就如同她的内心找不到出路,也如同《世界》的开头,她一直找不到的“创可贴”。

流出版和院线版的一些不同之处

流出版在表达上更加尖锐。因技术原因,只能简要说明如下:

1.废弃剧院里采访那一段,被采访者旁边所放的画像不一样;

2.墙上画着奉节老城景象那段,前面有一个老妪的特殊状况的镜头;

3.潘哥喜欢男的,片中明确了这一点。这也解释了潘哥和黄毛之间那一段;

4.斌哥扶拐进入剧院之前,大喇叭里有一段阴阳怪气又值得“考究”的播报。

最后的最后,沉默是最可怕的。比愤怒还要可怕。赵涛是一直失语的,在影片结尾脚步声阵阵的大街,我突然想起木心的一句话,“上海是人海,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