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范霍文的《全面回忆》后突然对《星河战队》有了更多的理解,于是随便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如今科幻类型片对创意构想,特效质量以及情绪感染力的硬性需求促使电影在资本领域内愈行愈远。这是本时代内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正常且无需批判的现象。科幻片中的服化道,特效,场景建设等一系列开销都需要由大制片厂来承担,而这也意味着制片人将在一定程度上干预这次本属于导演一人的创作过程。

遗憾的是,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像《世界旦夕之间》,《潜行者》这样作者性占据绝对霸权的科幻片,也很难再见证另一块黑石碑(《2001太空漫游》)的诞生。不过我认为好看的科幻片也不一定需要太强的作者性,例如《星际穿越》和《银翼杀手》。诺兰和斯科特证明了只要在观感上登峰造极,那么避免科幻片作者性与商业性冲突的老问题是完全有可能的。

...

今年四月底,我第一次看范霍文的《星河战队》,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对科幻片和范霍文作品的理解。实际上在逐步观看《艳舞女郎》,《她》后,我便基本确立了范霍文的作者风格是强大的场面调度(也就是“在场感”)与写实感弱,荒诞感强的类型故事。如果说前者在类型电影领域还比较常见的话,那么后者就算放到作者电影领域中也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创作理念。拉皮德,欧容的《85年盛夏》是在作者电影领域中对此类风格的运用,而范霍文却将这种荒诞感置于类型片框架中,并将每一个戏剧节点与之巧妙融合。下文引用一段我写《警察》的随笔时所举的例子:

拉皮德为这部电影注入了强大的荒诞感,以至于它们在人物和情节内部形成了浑然天成的超验语境。这一点与范霍文的部分作品较为类似,观众在《她》中可以感受到角色塑造的失真如何让整部电影轻触但不滑向女性主义文本,也能在《星河战队》这种好莱坞类型片中意识到范霍文是如何利用类型片中常见的人物脸谱形象带出荒诞感,并逐步实现对军国主义的强烈讽刺。——《警察》随笔

简单来说,范霍文塑造的角色都是“失真”的,他们的形象都是基于观众对类型片角色的刻板理解所创造出的。实际上,当我们正在逐步以寻求共鸣等真实的眼光观看电影时,会很容易的发现范霍文电影中的角色是如此虚假且逻辑性存疑。不仅是角色,他的电影本身也带有很多这样的色彩:《黑皮书》中令人怀疑人生的各种反转,《艳舞女郎》中狗血的勾心斗角与励志故事,甚至是《她》中心态好到成佛的于佩尔与一大堆迷惑行为... 可能唯有《本能》才是相对较为真实的一部电影,因为它准确地在心理层面上刻画了一段危机四伏但却诱惑性十足的感情关系。

...

我想,范霍文每次这样处理的原因恰恰就是在于其要扭转传统观影角度的理念,用大白话说就是“表面上电影把观众当傻子,实际上让观众意识到电影才是傻子”。当我们以这种“反沉浸式”的方式去接触范霍文的电影时,才能意识到每个戏剧节点设计的是多么巧妙,所有元素都被把控到恰到好处。

说回《星河战队》,本片之所以能成为范霍文作者风格完全体的原因在于写实感低的影像(粗陋的特技表现),以及一些反当今主流的镜头语言(或者说是生疏的拍摄手法)给影片带来的artifical和intentional的感觉。(人为感和蓄意感,不会表达)

渲染度低的画面强化了情节的荒诞感,完全失真的人物塑造也无不在讽刺军国主义对人心的蒙蔽与摧残。范霍文的场面调度足够优秀,然而更重要的还是利用商业框架去掩饰作者性并创造具有欺骗性的影像。 ——《星河战队》短评

打从一开始,《星河战队》便通过插入式电视新闻确立了其建立在荒诞语境上的讽刺笔触,这样的手法不仅在电影中得到了多次利用,并且还利用了倒叙的方式使观众运用不同的观看视点看待主角Rico,一位好莱坞脸谱化人物形象。这也是范霍文在结构方面为其后续的融合所打下的基础。Rico与父母的争端逐渐暴露出人物形象的扁平与作者在逻辑方面的故意留白,而这一矛盾在后续《全金属外壳》式的军训情节中得到了夸张化处理。

...

刀穿手掌,男女混浴,走火误杀等一系列情节的出现逐步让观众意识到整出戏的虚假与荒诞:军官做的太过火,而底下的士兵又太过蠢。范霍文和库布里克的做法类似,他们都在喜剧感的展开中暗藏了讽刺与批判,然而范霍文则更进一步,将电影从现实语境中剥离并转化为纯正的科幻片,以相反的视角触及同类型题材,但缺点是讽刺力度仍显不足。库布里克的选材更贴近现实(越战),相应的讽刺力度也偏大,不过局部情节并无范霍文那般具有强设计感。

...

等后期剧本与调度成为主体后,讽刺的力度也随之加大。但这一点并不是由前半段对局部情节的微妙设计带来的,而是依靠于大场面,剧本前后呼应以及部分简陋的镜头语言与场景构建。这些技术上的漏洞削弱了电影的真实性,人为制造感则不可避免地被增强,因此观众会注意更多电影的讽刺目的而不是其制造的宏观世界。本片的一大遗憾在于,制片人中心制导致了本片像传统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创作法滑落(也就是《全面回忆》式的)。但在另一方面,《星河战队》前半段的闪光点是由类型片的框架和伪装而制造的。因此它代表着一次成功的,商业性与作者性的融合。是里程碑式的商业作品。

...

于是,这部电影及后续观看的《全面回忆》让我产生的新的思考是: 是否特效的发展让科幻电影失去了由环境“失真”带来的一种反沉浸式观看方式?或许让观众意识到这种虚假感能够颠覆全片创作理念的潜力才更为重要。(摘自《全面回忆》短评)

特效的发展让如今的类型导演更注重将虚幻的东西变为现实,也就是“造梦”,将梅里爱的精神不断传承。范霍文受限于当时的技术问题,(或者说是误打误撞地)将卢米埃尔的精神放到类型片创作中,即让现实的东西变为虚幻。我认为这样的创作理念值得更多实践与开拓,《星河战队》所开辟的疆土仍然是一块充满未知的奇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