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写影评了,
随着生活越来越忙碌似乎早已不怎么看电影,没时间看文艺片,平时就随便看看点爆米花电影,不带脑子,图一乐,芭蕾杀姬也可以五星(虽然改了,没后劲儿,LMAO)似乎早就忘记自己一直在期待什么。
断头气,没抱太高期待并且带着赌场广告水印在线观看的电影,看完后,几乎可以确定是影史类型片,恐怖片前十,看过的所有Slasher Film Top 1。
当我们看到角色在饭桌上扯淡吹逼,三个人扯了三个不同的背景故事,并且它们逐渐成为电影中的现实时,就应该意识到,这是一部以类型结构为框架,进行自反的电影。
然而与惊声尖叫和克雷文系作品不同的是,这部电影的自反框架并没有那么明显,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看到电影中有什么“断脚气”的元电影,主角团也不是拍电影的——而是,专注于充当类型化的角色,充当编剧的炮灰,又时刻充当着导演进行决策的角色。这一创作观,直接将本片的表达层级提升了好几级,远超其他同类型电影。
...
最开始,经典的主角团跑到深山老林里作死的展开,随着便立刻开始进行类型元素的杂糅,我们看到了对媒介的致敬(胶片,DV,数字影像),看到了梦境,并不傻逼的主角团,更外显的喜剧元素和黑色幽默的呈现,具象的对手,以及一个,(看似)突兀的结局。一切都仿佛显得过于的点到为止,过于的反常,过于的不符合曾经看过的任何Slasher Film。
随着最后一个故事在结尾被实现(呈现),角色几乎以一种怪异的姿态端着枪械,随后立刻转向一个轻松并会心一笑的简单收尾,立刻让我想到惊世巨鳄那接近荒诞的结尾,与CG鳄鱼—— 此时,几乎可以坐定,所有的“点到为止”亦是对类型元素的解构,而史密斯则利用这些元素,在Slasher和类型电影的结构制约内,重组了我们熟知的Slasher Film,以及我们熟知的类型电影本身。
...
因为工作实在太忙,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看什么,但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的是一位创作者,站在霍珀的肩膀上,极力的用一个没多少预算的小电影,去触碰沃霍尔《黑胶》的高度。一刹那,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这么爱看爆米花电影——我只不过是想在每日繁忙的生活中,找一个能逃离现实,进入我的舒适圈,拥抱我熟悉的类型结构(哪怕是庸俗的),人物,故事,元素,爽爽就行。此时才终于得以理解这部电影。
...
而这样的一部以类似解构类型的电影,在我眼中,直接击穿了类型电影的包装,直接类型电影最本质的方法,动力观,创作观展现出来,仿佛从沃霍尔之后从未见过如此全面的电影。
我也不觉得以后还能有任何同类型电影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因为这样的观念,随着老一代Slasher Film作者的落幕在这个时代早已消失。比霍珀,尼斯佩尔,史密斯制作精良,预算充足的Slasher导演比比皆是,但不是所有人都想仔细研究”类型片的本质”这个学问。也挺合理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好看的Slasher Film看一部少一部,也让这些作者和没多少人看的电影变得格外的珍贵。
许久没写影评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但能写出这些文字蛮开心的,明天还要当社畜,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