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朴导复仇系列,若说《我要复仇》是存在于现世的现实复仇。《老男孩》是链接过去与未来时空的超现实复仇。那么作为三部曲终结的《亲切的金子》,则是超越物质世界的梦幻复仇。
*【厄里倪厄斯】即“Erinyes”或“Erinnyes”。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愤怒的人”。相传,她们身材高大,眼睛血红,狗首蛇发,蝠翅漆黑。一手执炬,一手持鞭。”
圣歌吟诵着她的仁慈。迎着小雪,亲切的金子款款而来,由门内走向门外。粉黛不施,一席夏裙简洁,平淡眉宇,不见悲喜。朴导不愧是将反差与冲突以其别具风格的叙事方式描绘到极值的鬼才——十三年前案件闪回,邪恶少女的犯案时非人的无情,入狱后的痛苦迷惘,悔过时的真挚,感性。曾经的恶魔在主的感召之下,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再一看,她乌黑双眸不见怨恨,素雅面庞,流露的是坚韧如那块象征清白的豆腐块般虔诚的信仰。又一看,铜镲落地,一声脆响,石膏豆腐粉身碎骨,豆腐与信仰同样的不堪一击——现时与回忆对比鲜明,金子冷静而强烈的愤怒扑面,令人胆寒。朴导于情绪传递与掌控,太精巧也太精准,如此情绪调动,仅仅只为全篇前十分钟的铺陈。
*【不安】“弹珠弹响,红色的眼影是从她的仇怨中张扬肆放的恶之花”
金子的复仇之路,从那间满布斑纹的小屋中无尽延展,随那红烛流下的猩红眼泪滴落在意识的悬崖边缘,化为一声永别的枪响。相较于复仇系列前二作,本作在“颜色”选用上更为跳跃浓艳。色彩,可谓是朴导“反差”特征最直观的反馈。代表着憎恶怨的仇恨的红与死亡肃杀的黑不断交错,编织出十三年后李金子复仇的羽翼。李金子独处时色调的高饱和,影调的高反差,使红黑的主色更为抓眼突出,从视觉层面构成强烈冲击,在画面中形成关注焦点。计划似天衣无缝,实则暗流激涌。艳墙、红烛、断指,金纹、乌枪,蓝天艳阳、黄丘旷野、暗巷、屠戮、漆黑蛋糕。明烈华丽的色泽即是李金子复仇路上的不安与躁动。反观生活情景,灰质的色调为画面增添一抹冷峻。迟来的“真相”本来枯燥乏味,正如她,她们,这些因为各种原因入狱,又重获自由的女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般乏善可陈。在与女儿相处的画面中,寓意无暇的白色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单色,色调虽然依旧高饱和,但影调却趋于柔缓,柔焦感的雪景更多表现出亲情温馨与失而复得的珍惜——用狠毒的刺包裹着的恶之花,守护着最美好柔软的纯真之心。
*【忌恨】”凡系因果,皆在局中。”
场景设置及构图上,《亲切的金子》至于复仇系列,其表现最为“刻意”。朴导通过调整光与影的关系,诸如女子监狱里李金子面庞柔和的椭圆圣光,监狱里明暗分明的监舍长廊,对称的古典镜台烛光闪烁,狭长幽暗的桥洞隧道,轮廓分明的青铜弑夫雕像等等,突出画面中的形状线条及几何构造,以实现空间上的折叠。此种空间蒙太奇削弱了荧幕内现实与意识的界线。镜头切跳来回,时而虚幻,时而真实。登场诸位女性罪犯,如同引线,穿梭在仇恨的大幕之中。她们跟金子一般,同样的拥有对立的两面——或凄苦、或无奈、或悲伤、或柔弱。但或明或暗,都与李金子不断产生着着关联。但当主动走进这场因果,这场谋划十三年的复仇之局,她们则同为一体,正如那些不断出现的条形通路,最终都会指引向那唯一的答案:于不公对待及错误命运的怨恨及愤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朴导在本片中那场非常规视角的餐后桌镇。一桌,一餐,两人,恭顺与粗鄙,第三视角俯拍镜头,如同监视器一般苛刻。只表行为,不见肉欲。可怜的妻子逆来顺受惯了,殊不知这冷眼旁观者,正是这些被白老师一直视为工具的女人们。
*【报施】“为了亲切的金子。”
叙事方面,《金子》并非通常的非线性方式,而是加入如同剧幕的片段式风格。朴导不再给出具体的时间明线,而将其埋藏于金子的计划之中,人物成为了连接情节的关键节点。电影前半,筹备阶段出现的女犯人们自有过往,而后半,实施阶段的被杀害孩子的父母们,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方唱罢我登场,所有发散的人与故事正是背景里No. 24 in A Minor嘈切变奏的弦音。在复仇仪式宣读白老师死亡判决的高潮时分,归于统一与和谐。李金子用她背负的罪恶为刃,完成了善的报施。
* 她们是服务于地府神的复仇女神,她们不仅在阴间,也在阳间惩罚一切冤屈和过错……人们用美丽的名字称呼她们为【友好善良的女人】
幻境,宏穆在弹珠落地声里长大成人,在飘渺的烟尘中走向来世。长夜,纯洁的天使在黑暗中疾奔,踏出一串光裸的足迹。落雪,掩盖了李金子的来迹,亦铺平了仇恨的终路。她将悔恨、痛苦、泪水埋没进雪白的蛋糕中。说不出口的道歉凝成永恒的遗憾。她已然完成那一场必须历经的审判,得到三次原谅的她,终于有勇气拥抱属于他的宽恕。
李金子,生日快乐/Jenny,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