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处理土地,湖水与毒性的多层次历史,残余与鬼混的影像本身也必须是多地层的,它需要尝试在时空的多重尺度中导航而不迷失,并且专注于调解那些实质上不可见的元素幽灵。
《Among The Palms The Bomb, or: Looking for refelctions in the toxic field of plenty》(2024)深耕于Salton Sea的历史-地理语境,这让艺术家能够析出该地区致命毒性的不同层次:富集于湖水中或埋藏于浅层土壤之中的化学毒素毁灭了区域生态,并作为尘埃被风裹挟到更远处的人类聚集地之中。这些毒素是多种人类介入的残余,源自从二战和冷战乃至今日的炸弹实验与战争操演,又被在原住民保留地的大规模农业开发造成的淡水衰退与土地盐碱化所恶化——这些活动被卷入国族主义,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多种进程之中,又反过来参与塑造了这些进程的样态,毒性不仅成为叙事线索,而且持续留下致命影响。
艺术家致力于理清思绪:我们如何调解一种幽灵样的毒性——难以观察却始终萦绕,并造成物理意义上的灾害。这种幽灵性也在艺术家安排的角色,一个身着军装的面孔模糊的角色中,他有时钻探,有时旁观,因此是隐秘的暴力史和毒性的隐喻。媒介技术必须承担调解责任,让不可见者可见。除了摄影机(这当然是最重要的媒介),艺术家也利用他在环境科学的教育背景,将金属探测仪、声呐、钻孔仪和全站仪也纳入其中,例如炸弹的碎片因此被不断发现。多种媒介技术在不同情况下被使用,以协商那些被淹没的历史和致命的物质,这是一种明确的媒介伦理意识:同样是钻探,但并非采掘主义实践,而是一种邀请。
也许是题外话,艺术家对媒介技术的批判性使用也引起了对(非)具身性的反思,体现看似矛盾且怪诞的场景中,例如用云台消除手持感的同时放大脚步声。另一个场景在当地博物馆的租赁舞厅,不间断播放着二战时期流行音乐,荒谬地陈列着原子弹的模型,艺术家肩扛摄影机在其中舞蹈:除了讽喻,这当然也是人与媒介的多孔性与亲密。人-媒介-地质应当被视作连续体,在多种尺度上纠缠,不可分割。
然而,尽管毒性被视作多层次的时空残余或幽灵元素,艺术家的概念化仍然倾向于将其还原为人类有意识的暴力的恶果——无论是战争,国族情绪,内殖民或资本主义。问题在于物质自己如何言说自己。当然,艺术家也意识到这一点,他的影像中有许多地景的空镜头,在人类行动者离开镜框后延续,而非突兀地插入:此时此刻,物质本身似乎有所动作,尽管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时空尺度之中。
调解元素幽灵:媒介技术与分层毒性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速记.
眼下的宁静祥和始终在同一个潜藏于历史中而不可见的永恒战争相拉扯,如果说挖掘机的噪声和鸟语花香之间的抵触尚且只是暗示,那么这种拉扯显然在通灵之旅中废墟空间/言说空间的相互叠加里被彻底激发。这几乎是一种幽灵建筑学(考虑到阿彼察邦的建筑学 ...
速记.
这是一个机巧而暧昧的谈话导向电影,两人从一开始就陷入亲近而冲突的张力关系,并且在中段之后变得模棱两可,既如扮演又在不经意间似乎透露出两人确有某种共同过去,这种判断上的不安抛给了观众,以使我们在角色的智识分歧与情感交锋之中困惑不解。如 ...
速记.
在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拍摄约四十五年后,影像艺术家程然受其启发,制作了纪录片《CK2K2X》(这一名字亦是指称当代中国)。在程然眼中,安东尼奥尼纪录片是“、“简单而即兴的”,然而却是全然“个人化视角下的国家”,为此艺术家通过捕捉旅途 ...
速记.
影片具有一种无菌的高度现代主义的纹理,精致营造的触感(科技霓虹,花粉,高清晰度摄影)引起一种实验室式的不适以植株密布的温室监控镜头为开端与结尾——密不透风的晕眩感,高度渗透的生物技术对人类生存的合围后人类恐怖氛围:大量非人感的镜头运 ...
速记.
Instant Life (2022) 似乎提供了创造性复制的一个案例,与原初之作的肖似性无关而更着重于对原本话语的扩展与变形,这是否轻巧地讥讽了数字修复时代重新发现影史遗珠并使其复魅的电影生产策略,是否是对新的复制时代被广泛招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