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刷8.5/8.6,二刷基本维持。
上次看很有感触,但缘于不了解历史背景不明就里,中途不够专注,这次一样中途犯困。
初看已经是四个多月前了,当初只看了个皮毛就开始六经注我长篇大论。本次抱着朝圣也是重估的态度而来,大银幕重温没想到更为震撼和感动,旁边的人在落幕时哭了。
本片即便不能算是完美无瑕的作品,至少也是足以影史留名的标杆性经典。就像一辆平稳行驶的列车,本片在李沧东作品的中节奏和力度把控最佳的一部,没有绿洲那么猎奇、密阳那么直白、燃烧那么迂缓。
视听语言简洁有力,每个镜头都充满真实的强度,对自然环境和物性元素的捕捉,现场背景音乐的使用,以及二十年跨度下的同一场景复现,首尾两个环境的营造简直无比完美,张力反差突出的即视感和创伤性。此外,不乏直接的冲击镜头,尤其在影院中那种感官性刺激很强烈。当然,设计感略微有些强。
男主的履历:工人-军队士兵-警察-油腻大叔-疯癫凶犯,一路游走于暴力和疯癫的悬崖边缘。倒叙是一步步回溯个体创伤的埋没根源,正向则是点燃悲剧的导火索如何一步步将人逼向深渊。国家和时代都是暴力的机器,主人公也被迫成为变成暴力的一环。被社会和时代的车轮碾压着推进,当然,观众大可以指责人物过于被动,甚至是被操纵的玩偶,难以看到内心深层的挣扎。此外,或许男主夸张的表演或许把内在的力量反而冲淡和磨平了。
而深渊中的微光在于两个牵挂他的女人,初恋的纯洁女子和姐姐,我们更能看到纯真和爱如何被暴力与恶侵蚀-悲剧的本质。
作为观众,我们不是为了比惨而是欲图在悲剧中寻找共鸣。
一刷长评:
https://mp.weixin.qq.com/s/i4F4FO_zl5QnxSlwYk-ohQ
薄荷糖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6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6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5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7
选角/表演 8.2
25.7.8小西天
我的影评合集: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61041416/?dt_dapp=1
大银幕二刷《薄荷糖》-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评分:A-8.0首先,谈谈标题“1951年的欧洲”。一个时间-1951,标志着战后重建期的末尾,战争的问题已经被转化至次要位置了,无论是罗西里尼——在拍完“战争三部曲”后便将目光移至了新的现实问题——还是其他人都开始从战争的阴霾中离 ...
简评
评分:7.9和奥尔米《米兰心事》、《工作》类似,本片既有着旅行者眼中异域风光的魅力-独属于意大利的街头风情和城市景致,也有着与之对应的人物内心氛围和情感纠葛。精巧严密的情节同纪实性的风格完美融合,戏剧性以难以预料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蕴酿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80周年纪念-兼评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
公众号图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赶在今年此时才观看罗西里尼,实在是缘分和命运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运动开山之作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诞辰 ...
三部曲之末《德意志零年》-末日的献祭评分:A-8.3背景-主题-叙事作为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两部略有不同,影片选择以战后德意志民族作为聚焦点-而且不带有任何审判意味,因为不是直接描绘战争和纳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个 ...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类型片与《圣弗朗西斯之花》
评分:B7.4中规中矩之作,与早期新现实主义-即便有所延续、并非背离-逐渐分道扬镳。很传统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虚设的,情节的片面的、缺乏层递与关联呼应,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实融贯。(尽管比《黑水仙》这样的好莱坞版类型片要好些)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