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相当脆弱的个体。不论肉体的消亡,或是记忆的沉默,我们在时间的推动下,与所珍惜的渐行渐远……而正因如此,一切才被赋予了意义。

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影片很多,其中不乏良好的剧本、富有创造力的画面,现象级的表演等等,每每上映,都能引发一定范围内的讨论热潮。但更像是一种大家针对现实做出的反思和总结,热潮之后,一切骤然停息,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有时候不由想问,这就是一部电影的作用吗,一部电影只能做一颗石子,用几缕水泡,向我们波澜不惊的生活致以沉入水底前的最后敬意?这么想想,突然有种暴殄天物的感觉。

回到这部电影。它与同类型电影最大的不同就是,将病患的角色安插到了更为年轻的女儿身上,而母亲则重新挑起重担。这样意料之外的“身份互换”使得故事很有欣赏性。

开篇一个潦草的《妈妈!》将观众带到了故事里,但此时此刻,电影还略显无聊。不过是一个稍显强势且有强迫症的六十岁女儿和她富有个性但包容和善的八十岁母亲,她们常年在一起过着不紧不慢且富有条理的生活。可事情总在一瞬间悄然发生变化,影片表现的很不明显,次数众多。但这正是现实中患者发病早期的状态,我们分不清他们何时处在病中,何时又恢复正常。得知自己患病的女儿,在害怕之余迸发出超乎寻常的理性,而这与她回家后的一系列举动一样,都属于交代后事的行为。她害怕自己失去控制,更害怕她年长的母亲从此失去依靠,因此要在自己仅存的时间内多为母亲准备一些事。

可单凭这些,很难赚取我的眼泪,因为女儿的选择,也是每个具有正常反应的人的第一选择。可当她的母亲得知女儿患病之后,八十岁高龄的她,对生活已渐渐失去兴致的她,每日做好死亡准备的她,就像一颗熄灭良久的蜡烛重新被点燃。健身、学习厨艺,她开始学做女儿已经无法理解的事。

她包容而又冷静,可以跟着女儿在半夜疯跑到凌晨,之后看着她在河畔挥手漫舞,眼里满是被爱冲散的疲倦。她守护女儿的尊严,牵着手肆无忌惮地奔跑在大街上,让旁人异样的眼光变成不断掉落的棒糖,失去意义,也失去价值。她陪女儿去任何地方,老去的西溪路和无边的海,她们要去看晶莹的水滴,和不会游泳的鲸鱼。她们在夜里互相慰籍,她们把彼此看作生命的全部。即使女儿已把母亲幻成了一缕清梦,而母亲仍庆幸于女儿的梦里有她。

不得不说,这是部后劲很大的片。看电影的时候,我的情绪被舒缓的节奏保护得很好,只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曲子里掉了几滴眼泪。但写着写着,又重新回想了几分细节。没有BGM,不耽误我泪如雨下……

再次向两位老艺术家致敬!

母亲,是世界上最难的角色。难为且难忘。我们的人生,无论男女,从出生到离去,每时每刻都与此二字息息相关。

ps:私以为文淇这条线,乃至于这个角色,好像没什么具体用处,尤其她的转折竟如此突然。这个角色可谓是影片交代不充分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