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是一部期待已久的片子。想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取景地是自己朋友的學校、背景取材自家鄉熟知的高中、八月長安是朋友的校友、《橘生淮南》終于從我的無限腦補中落地……但是看完就感覺有點遺憾,很空,很難get到這個片的點。

其實三部曲的電視劇版都很好看,但是《橘生淮南》的氣質往往更加成熟,感覺上也比較沉穩,不像風火熱鬧的《舊時光》和情緒纏繞的《最好的我們》。它給人的感覺就是既陌生又真實,像一個婉轉的故事一樣,重複又重複。但是講故事的人一直很溫柔…但是電影給我的感覺,很抽離。

是暗戀,不是舔狗OK?我們洛枳有必要卑微成那樣嗎?

先說開頭打着根據八月長安原著改編的大旗,結果看完發現重點僅僅是改編二字…盛淮南的語文成績可以說在這部電影裡再創新高,劇情更是談不上一點邏輯,簡直十分離譜,單論洛枳傷心的原因,它怎麼深究,自己父親的事20來年終于有了說法,可就因為出問題的是盛家,她居然能到這個份上,難道洛枳沒有心嗎,這通人性嗎?自己的母親為了父親的事操碎了心,可是還不如與盛淮南确定關系後那段真實但短暫的陪伴……很難讓人領會這段的表達,它強化了洛枳的“弱”,而這是最不該的。洛枳是一個從骨子裡頑強的女孩,她不會依附任何人,她能把獨立個體四個字演繹得淋漓盡緻,她能把拼搏寫在臉上,而這也正是她的魅力所在,就是遠而不疏,近而不膩。

但也确實,或許不該這樣看,洛枳的表現不隻是對淮南的感情,更是對她從八歲開始的懵懂情愫的回應,她不想告别。這可以理解,但是要外化到這個份上嗎?

其實青春片裡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很多,我明白其實沒有必要帶着顯微鏡看電影,但問題上升到倫理觀念上,與實際情況大不切合就容易讓觀衆不适。還有,大費周章給青春強加傷痛,隻會有媚俗之感,不會讓人産生絲毫的共情,而且這本身就是對那段青蔥歲月的徹底背叛…

其實振華三部曲最難拍的就是橘生淮南,因為主角并不像林楊或餘淮那樣外放富有很容易看清的個性,正相反,他們是很情緒化、精神化的,雙方的靈魂裡都有一個很獨立的小世界。尤其是洛枳,她勇敢善良,很明确自己的方向,表面波瀾不驚,内心卻有團火。相比之下更喜歡電視劇版《你好舊時光》裡的洛枳,雖然出場時間短暫,但能看出她有很強的個人風格,在學妹面前又有點超出年齡的知性,這種角色刻畫就更像是真實的,活生生的洛枳。是與衆不同的洛枳,洛枳也本該如此。

其實這部電影從技術角度來看還是可圈可點的,但是劇情…它更能讓我體會到我國目前第七藝術人才的需求方向,總之對這部小說的改編來講,還是個有意義的開頭,畢竟三部曲的電影版先例已經有了,都顯得弱了點。不過有就行了,将就着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