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大江大河。那份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从2018到2024,6年的时光,我看过了宋运辉出身草根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东海副厂长的位置;还有雷东宝带着小雷家大搞改革,最后因为行贿遭遇牢狱之灾;以及杨巡凭借自己经商的头脑站在风口上。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终于在此刻走到了它的最终章。

...

最终章从第一集开始就彰显了三部曲之间的共通性和一脉相承感,所有的故事继续接着第二部的结尾往下走,这让点开第一集的我顿时就有一种:故事中的这些人、这些事也许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也在默默的生活着的感觉。孔笙导演的回归,和原班人马的集结,也让我对品质的担心烟消云散,一如既往的质朴踏实的生活流质感,烟火气十足的角色和时代感在各处细节中的彰显,依旧稳稳的让人很安心????

...

为什么我会对这部历时六年的系列剧,如此钟情?它的魅力究竟在哪?

我的理由离不开两个词:“时代”与“人”。时代剧千千万,但大江大河真的很不一样。我见过很多在时代的裹挟之下作出选择的“人”的故事,但只有大江大河说出了时代裹挟人的人同时,这些人也在推动着时代的车轮的这个道理,在宏观的“大江大河”之下,它拍出了那些水滴们是怎么汇聚在一块,最后成为江河的微观过程。

而这一特点,大江大河继续把它延续到了第三部里。

...

这一部里,时间背景来到了90年代末,这是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所以我看到了,主角三个人也分别做出了各自事业中的改变:宋运辉积极带领传统农药厂进行技术改革、雷东宝继续小雷家产业集群的行为、以及后续梁思申和杨巡合作,引进外资企业的变革。这些工业改革和制度更迭,放在现在来看这些已经是尘埃落定的事情,是时代浪潮褪去之后已然留下的痕迹而已。但一旦用当下的视角去看,就会发现每一个时代的转折都包括个人的人生的巨变,正因为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会怎么样,所以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人和时代互相推动的结果。

...

并且剧中所述改革皆为时代现实

剧中所展示的时代浪潮皆有迹可循,1993年被称为中国世道的转折之年和改革的关键年,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政策到相关机构改革全面服务于市场经济,并对现有产业布局及结构做出了调整。

十四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对国企改革抓大放小,打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也就是马保平和路司长对话中谈到的产业链条整合合并,以集团模式较少内耗、优势互补)并提出产权改革:“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对中小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进一步放宽政策...结合后面资料中的历史事件更加能懂得当时的时代环境。

...

...

当结合历史再去重新看故事,及人物所做的努力,更加懂得剧集的深刻表现。

用故事的背景去呼应那个时代,用时代的进程去影响人物,再用人物的选择去完成整个故事,闭环就此完成。

...

大江大河从不会使用单线的形式去展现故事,而是始终利用故事、人物、时代,三线的互相作用,向我展现整个系列的魅力所在:小人物和大时代是如何彼此依靠的。所以宋运辉和雷东宝、杨巡梁思申,这些人跟随着时代一起前进的过程拍的才能这样的细腻真实。

在剧中,我看到了时代的印记,也目睹了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那些在所难免的阵痛,无可避免的弯路,以及复杂的矛盾和冲突。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并非一蹴而就,小人物的奋斗与血泪,就像涓涓细流,汇入了时代的大江大河。正是无数个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他们的磨难、煎熬、不知疲倦的奋斗,促成了这个国家的巨变。

时代政策的改变从来不只是国家的决定,而是兼具国家视野和无数普通大众来推动的;而身处在这个时代中的他们,我们也同时被时代深深影响着。“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想这是大江大河所有三部曲的核心思想,也是这部剧留给观众的一个思考。

再见大江大河,宋运辉他们的故事现在还未完待续,我们这代时代的浪潮也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