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名取的真好,让我尽管看到了豆瓣上的许多保守评论,还是买了票。看完后的整体感受是,这部电影大部分内容面向的群体都是小朋友,虽然结尾收的不错,但只有一个精彩的大结局必然不能让什么都想要的成年人满意。中文电影想实现有效的文化输出,还是道阻且长。

作为影院一日游的最后一部影片,或许精力上相比前两部是有限了些,不过个人认为长安三万里的剧情硬伤还挺明显。最大的问题就是流水账的叙事节奏,段落和段落之间没有明显的详略之分,高适和李白作为彼此一生挚友的每一阶段好像都挺重要,但也没有哪个阶段的情绪充沛到让我觉得酣畅淋漓。第二个硬伤是过度引用,我仿佛置身于中学语文课堂,用将近三小时简要回顾了高中必背古诗词。(影院中有小朋友在跟着电影中的角色背书,更让我觉得影片中的大部分内容target的都是小孩)

当我试着将自己的身份代入一位中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我还挺喜欢这部电影。中学课本李白的形象大多是一位风流潇洒、文采斐然的谪仙人。但电影详细讲述了李白经历过的无人赏识、被抓不住的功名冲昏头脑、几经浮沉后的孑然一身,他的浪漫和洒脱并非与生俱来,他的一生也命途多舛。树立了“李白也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这一印象后,或许能让中学生的历史观收获一些更具批判性的转变。

电影选择从高适的视角讲述李白的故事这个设定也十分有意思,高适算不上璀璨的唐诗长河中存在感很高的一位诗人,从电影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他的前半生过得不太顺遂,但最后也成就了一番功名。很多时候,可能人生需要的就只是再多坚持一下。关于高适和李白的情谊,虽然李白名气更大,但看完电影的最大感受是“还好他有高适这样一位负责任的朋友”。他们成就了彼此,有些人尽管各奔天涯,也永远会是记忆中特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