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有罪》改编原著是美国犯罪小说《The Ax》,2005年已有法国版改编电影《求职攞你命》(Le couperet),由Costa-Gavras执导,誉为法国黑色幽默电影的经典之作。据说导演朴赞郁最初想在荷里活拍摄,但项目未能成功启动,片中男主角在造纸厂被美国资本收购后解僱,算是朴导在影射自己的遭遇?2019年,他与Costa-Gavras一同出席釜山电影节,曾向对方表示《选择有罪》(当时暂定名为《斧头》)是他「毕生的项目」,他必定以代表作的心態將影片製作出来。

朴赞郁大概是想將《选择有罪》拍成警世荒诞戏,可惜两头不到岸,既不深刻又不通俗,既不商业又不艺术,要真当成他的代表作,可能有些尷尬。

在荒诞戏里,情节可以夸张,人物动机可以不合理,但是至少得有趣。问题是,《选择有罪》没有选择有趣。这个为一份工作而杀了三个人的故事,可能还不如彭浩翔为一间屋大开杀戒的故事。听说南韩职场竞爭很大,可能他们对这部电影会有感觉一点,正如香港人可能对《维多利亚壹號》有感觉一点(当然,香港人也是很爱返工的)。

从电影名和整个故事概念来看,电影的枪口主要是对准了资本主义,嘲讽男性尊严只是顺手的事,毕竟男性尊严也可以放进资本主义批判的范畴里——在资本主义对人的评价体系里,男性尊严往往建基於薪水、职位。然而,本片有点將后者盖过前者,参杂了很多男女性关係的探討,且在后者的表现上反对相对更有趣一点。资本主义通过工作赋予男性尊严,又通过工作剥夺男性尊严,男性最后通过杀害其他男性来重新夺回尊严,重新树立自信,这是本片最黑色幽默地方了。

像过去不少电影一样,《选择有罪》將男性尊严与暴力掛勾,一个失去自信的男性在释放暴力后,便会焕发光彩。李炳宪饰演的男主角第一次杀人后,因为真正致命的一枪其实並不是他开的,他不仅未能重新建立自信,甚至马上就怀疑妻子给自己戴了绿帽子;第二次杀人是完全「独立自主」完成的,於是雄风再起,在儿子被抓进去警署前教他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又在自己一直討厌现在却比自己有钱的死对头面前,说起了硬气的话,连旁边本来想通过色诱对方来解决问题的妻子,看到他恢復往日的威风,也眼中放光。

事实上,里面教男人做人的也是女性。「失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面对失业。」

面对压迫,女性的解方据说是Girls help girls,而男性的解方竟是Men kill men,失业的男人杀失业的男人。片中另一条线是「男性的精神传承」,男主角杀人的决心,一部分来自於他父亲的故事,他甚至用这个故事去教导儿子(虽然只是继子,並无血亲);但为了避免被人查到,他並没有使用父亲生前留下的枪去杀人,而是网购零件自造的枪,儿子则因为无意中目睹了他处理尸体的场面而每晚恶梦,「男性传承」终究带来的是创伤。

片中的男性对於造纸有种看似理想主义的坚持,將造纸业视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不愿承认自己已被时代淘汰,也不愿转换轨道,用另一种方式求生。但他们真的有那么热爱造纸吗?至少男主角不是,他真正的爱好与造纸相反,是种植、园艺,甚至杀人之后处理尸体的方法,就是將尸体变成肥料。造纸业,只是他们的舒適区,走不出舒適区变成了造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