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杨德昌十五周年祭,看到豆瓣新出的徽章,打算把他的作品慢慢看完。
三个小时时光仿佛很短,看到了大多数人的一生,仿佛也看见了未来的自己。
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NJ对他变成植物人的妈妈的提问:
“我每天睡觉醒来都要面对那么多麻烦,即使你现在是植物人,你愿意醒来吗?”
生活有那么多的麻烦,你愿意醒来吗?
我涉世尚浅,无法对NJ的“忙”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我却能够想象被一堆无关紧要且令人生厌的琐事淹没的窒息感。即便作为一位学生,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想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热爱中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存在太多无意义的恶性竞争;太多被政治化、功利化且毫无用处活动霸占着我们太多精力,导致留给自己所想要深造的领域已经完全不足了。NJ他心里也明白,倘若他真的成为了植物人,他依旧是非醒来不可的。因为生活就是如此,担起责任、负重前行。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便是…
第二句话是“胖子”说的,他说:“每一棵树、每一朵云都是最美的,人也是一样。”
若NJ的话是教导我们坚强的生活,那胖子说的便是让我们如何诗意的生活。每个人都是美的,他们都是存在于世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是万物间最宝贵、最神奇的财富。整个世界也都是美的。之前在微博看到一句非常美的句子:“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生老病死,或是让结婚生子束缚住了自己。而是为了看看这世界上话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如何升起,晚霞如何消逝…”人生在世,身外之物皆为浮云,唯有孤独永恒,唯有逝去永恒。没有任何忍可以定义我们存在的价值,因为它由我们自己在生活的探索过程中去发现。当你诗意地看待整个世界,身上的负重仿佛也被卸下了。
杨德昌在影片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家庭发生的一些琐事——结婚生子、出差、恋爱、家人去世…故事平静而动人,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那一位观者自己背后所负担的生活。而生活,也是《一一》中最主要的母题。
讲述“生活”,杨德昌用了三个横向和纵向的不同角度去叙述。横向的,不同家庭。纵向的,不同年龄。每个家庭中都存在难以言语的痛楚与难处相比起横向的对比,纵向的描绘更为深刻。不同年龄段对于生活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洋洋是儿童的年龄段的代表。在洋洋的眼中,世界是充满未知的。他好奇于探索整个世界的所有的奥秘,他对艺术敏感,擅长表达,总是能看到事物不被人注意到的一面。但是在本作中杨德昌着力描述了家人的漠视与老师的浅薄所造成的对孩子个性的束缚,除了洋洋之外,还有无数的儿童遭遇着相同的情况…在本部影片中导演不仅对个性束缚进行了刻画,启蒙同样也成为了重要的部分。洋洋的“性”启蒙源于无意中看到“小老婆”的内裤,不得不说,随后的雷声的隐喻蒙太奇使用的实在是太巧妙了!莉莉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孩,她象征着青少年群体。她在情场上遭遇不顺,外婆的离去使她猝不及防。她经历着都有人都会经历的懵懂的、渴望的、遗憾的青春,她的世界观正慢慢的形成,她的遭遇将会成为她成长后的创伤。《一一》中的青少年是叛逆的、孤独的,他们需要正面积极的引导,倘若压力得不到释放,将会酿成想结尾一般的悲剧。最后,影片中的成人是叙述主体,其中所涉及的太多残酷的事物如被资本斩断的NJ与大田内心深处的羁绊,回到家崩溃的小舅子,上山修行的妈妈…这里无法再次一一列举。成年人是生活重担的主要承受者,在本部作品中也是最为疲惫的一方。人情之间逐渐冷漠,言语变的客套且冰冷。理想在现实面前变得脆弱、不堪一击。
杨德昌善于制造悬念与落差感,充分的把观者的心弦拿捏在手中。它并不是一部晦涩的作品,事实上他在相当多的地方是非常有趣的。在很多地方我都发出了由心的笑,但是在笑的背后,反映的是现实的的无情与残酷。杨德昌善于用戏谑的方式讲述生活,让观者无力地笑,笑完之后面对的是对冰冷现实无奈,从而产生“无力感”。有两次我有差点以为故事中的人物因意外死去了,但杨德昌总是以一个令人想不到的方式让他们“活过来”,抓足了眼球,营造“平静的戏剧化”。
杨指导在视听语言上也是下足了功夫。视觉上,大量的偏重的红绿互补色块的撞击带来了鲜明的视觉效果,预示着人物内心的矛盾,生活当中的矛盾。加上成熟的蒙太奇与声画分离的技巧,通过剪辑让不同时空人物的言行与对话产生了巧妙的对应与错位——生活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便是重复。(只不过大多数人厌倦了枯燥且单调的重复)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们逐渐被生活所磨平,藏在记忆的长河里。葛劳德曾道,生活最大的危险是有一颗空虚的内心。《一一》这部影片主要故事是治愈的,但其背后所承担的真相是残酷的。杨指导或许是想通过影片里来引导我们探索心灵上的充盈,告诉我们如何看待生活,去思考如何去探索生命的意义。
\\评分 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