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第16届FIRST影展上,牛小雨的首部长片《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备受关注,一举获得主竞赛单元“一种立场”奖项,与“第一帧”年度影像荣誉。颁奖礼上,她说:“对我来说,电影是一个相聚的盛会,我拍电影便是想和所有爱我的、我爱的人永远在一起,所以我希望将这部影片带到每一位观众面前——不要再见啊,我们永远在一起吧。”那些用梦编织起来的影像,来自于牛小雨最真实、最私密的生命体验,如果你有机会进入到她的脑海,也许会发现,那里和她的电影一样,绚丽,斑斓。

电影于11月25日全国上映,此前还入围并提名第7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并在海内外电影节收获一众好评。

...

牛小雨在两三岁的时候就来到爷爷奶奶家生活,奶奶会给她讲形形色色的鬼怪故事,不只是以传说的口吻,而是把这些轶事安放在她生活的周围——离他们住处50米的地方出现了一副什么样的景象,谁家闹了狐妖、黄大仙……时间、地点、人物都太具体,以至于她经常能碰见奶奶故事里说的那个人,却不好意思走上前去求证。

...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牛小雨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鬼扯大王”。直到上大学,她还骗一帮朋友说自己是外星人,她所在的那颗星球的名字翻译过来叫“阿姨花”。谎话编了一个学期,大家竟然都相信了。

围绕整个童年时代,牛小雨最爱和爷爷奶奶一起做的事,就是去逛鱼花塘。她的学校就在鱼花塘边上,爷爷经常会骑车带她,绕着环城公园游览一番。

...

鱼花塘是合肥地区都市传说的重要发源地。池塘水深超过十米,很浑,很多人在里面淹死,到了晚上没有路灯,极其昏暗。市政建设曾在这里花费大价钱修葺植株,就是没有安装护栏,导致一些逃逸的犯罪分子栖身于此。牛小雨上学的时候,见到过少年少女在树下你侬我侬的场景,也遭遇过暴露狂从草堆里蹦出来的险象……

在她的记忆深处,鱼花塘承载了全部的幻想。

...

十六七岁的时候,她考上了心目中首选的电影学院动画系,却发现自己反而对动画失去热情。她开始看侯孝贤的电影,侯导对于身边生活的捕捉和聚焦,给了她一双完整的观看世界的眼睛。从此,她开始回过身来,注视着这片自己大部分生命体验所系的区域。

牛小雨很爱做梦,醒来之后还会记,虽然很难原封不动地把梦境叙述出来,但她尽力留住做梦时的感受,然后再去思考逻辑,翻译成视听的方式。如果在午后睡觉,很容易做多重梦境的梦。梦的层数越多,时间的流逝越会慢下来,叠加,扭曲。她在尝试着寻找一种梦的语言,让观众也能够参与进来。

...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里全是梦,没有真实世界”,牛小雨如是说。

从第一个人物镜头开始,奶奶在织毛衣,风吹起帘子,已经过世的爷爷的影子在上面行走,就已经不是现实的空间。更早出现的漫画中,牛小雨和奶奶聊起熊孩的故事,这便是她设计的入口。她留下了一些感知梦境结构的小线索,就包括入睡和醒来的画面。

尽管在前期筹划的时候,牛小雨对每场戏都有着清晰的设想,每层梦境中的光线、人物身份都有着独特的变化,但她还是不希望做得太过清楚与明显,最好能带给观众一种“陷入”的状态。在她的构想中,《不要再见啊,鱼花塘》的面貌既是拼图,又是迷宫。“拼图”的用意更好理解,手绘、歌舞、戏中戏、结尾部分睡着的大哥……这些元素的组接正是她研习实验影像三年时间所结出的果实,其新锐的语法让影片在洛迦诺电影节和FIRST影展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而“迷宫”的探索初衷,则投射着她更多私人的情感体验。

...

...

牛小雨20岁的时候,小区里一位与她很亲近的老人去世,她突然意识到人真的会彻底消失掉。在困惑与震荡的交织中,她被迫去思考死亡到底是怎么回事,想要找到一个答案。于是她拿起摄影机,拍摄了第一部短片《鱼花塘》;2017年,爷爷过世,给她带来更为直观的冲击,她便延续了之前的讨论,拍出《青少年抑制》;长片《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拍完至今,奶奶的身体也出现问题,每天需要住院透析。伴随着成长,很多她深爱的人,像落叶一样飘向她触达不到的地方。

“我想让这个迷宫变得很复杂,让大家都很迷惑。如果我们都在里面迷失,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面,大家就不用分开了。”

这部长片首作对牛小雨而言,意味着路过死亡的一个站点。她将自己的电影比作一盏“小夜灯”,晚上起床去厕所的时候,有她这盏小灯在,就让人能够找到路,不至于摔倒,也不会害怕。它的光可能很微弱,但会一直亮着,就像鱼花塘旁边的“眼泪灯”。

...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在国内首次放映的前夜,牛小雨整宿都没有睡着。试片时,她发现影厅的银幕偏暗,使得电影里许多用心设计的色彩与细节不能做到最完美的呈现。经过一番艰难的磋商后,她终于有了更换影厅放映的机会。“没办法,我就是强迫症,如果做不到最好,我就会觉得很别扭。”

真正放映的时候,牛小雨忐忑不安地坐在观众席上,一直用余光看着全场的人,“如果有人离场,我会观察那人带没带包,如果没带包可能是上厕所,带包了可能就真的走了。我真想拽着那些人的手,说,别走啊,后面还有歌舞可以看!”牛小雨还原这一场景的时候,我们都笑出声来,牛小雨也笑了,但笑声当中能听出来,她对于《不要再见啊,鱼花塘》这块自己用心雕琢出的碧玉是多么珍惜。

...

牛小雨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完美主义者,这一点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彰显得淋漓尽致。《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拍摄时长36天,令牛小雨最焦虑的就是资金问题。牛小雨的妈妈是电影的出品人,也就是说是妈妈出资来赞助她的梦想,每多花一分钱,她对于妈妈的愧疚感就多一分。剧本中所有的日戏,都是在正午时分太阳光最强烈的时候,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拍到十几天的时候开始天天下雨,如何能抢到最好的阳光,是全剧组急需攻克的难题。

就在紧锣密鼓拍摄的同时,剧组内陆续有一些工作人员病倒了,两位主演叶子和奶奶先后感冒发烧,光是在片中饰演爷爷的演员就换了三个,因为每一个过来演一天,第二天就得去医院打吊针。剧组的许多人连续熬了十几个大夜忙筹备工作,而白天正午的时候还要拍摄,时间一长身体难免吃不消。牛小雨看着非常心疼,但她知道现在还不到共情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必须保持稳定的状态,把片子给拍好了。如果这条不过,就要一直拍下去,就算是奶奶,我也要一直让她反复拍,只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我知道只有这个片子弄成了,他们的辛苦才没有白费。”

...

拍摄完成后,关于影片的剪辑方向,团队内部又产生了一些分歧。牛小雨试了一版与原剧本差异比较大的剪辑模式,加入了很多之前生活中拍摄爷爷奶奶的纪录片素材,相对现在的版本来说,对观众会更加友好,也更容易进入故事。但牛小雨却过不了自己心里这一关,正如前文所述,她希望拍摄这部电影,就是制造一个幻想的世界,把亲人留在那里,但如果引入现实的段落,那这一切都将不再成立。于是她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坚持选择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影片的剪辑。

关于未来,牛小雨想得很清楚,她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勇敢且能一以贯之的创作者,即使做的决定很冒险,甚至不被身边人所理解,她也要遵从内心,对创作出的影像负责。“可能因为我姓牛吧,性格比较犟。我要做一次新的电影语言上的尝试,可能刚开始这个语言还不是很成熟,甚至不是我们常用的语言,但如果我第一次说话的时候,就放弃了自己的语言,将来该怎么办?我想用这个语言继续说下去,我会精进它,让它被更多人所理解,这样当你说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才会有人愿意听、听得懂。我绝不会为了一次更好的亮相或结果,就背弃我的初衷,绝不会。”

...

首发于VOGUEfilm:牛小雨:“鬼马少女”的幻想世界

撰文:岛主/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