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以继日》对飘渺幻想和脚下现实的凝视
让观众折服,同行看了会自卑。滨口竜介这部文艺的商业片,采取低饱和度的幻想与现实环境的高饱和暖黄色调,就像是双面对开的礼物盒,要耐心去拆解。
故事上,让迷惑性和神秘性共存,讲述一个女人爱上了两个相貌完全一样的男人。观众眼睛随即开始捕捉这两位既相同又不同的男性角色上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是像《情书》一样非常精妙且唯美的爱情故事,在日本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物哀、幽玄)设置一个绝望却意犹未尽的剧作冲突?在看到影片后半部分会发现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人,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之中,而涉及到女子的选择,当然不同选择的源动力是不同的人生观和爱情观,个人觉得这更像基耶斯诺夫斯基的《两生花》和安德烈·祖拉斯基的《着魔》借助具体的社会背景做着一种影像实验,用电影独特的表达,探讨人生的无奈与悲哀。朝子为什么不能凭着最初对爱情的冲动和麦一直流浪到底?因为和亮平的相处让她依赖现实的稳定;那为什么在长期的稳定、平静之中又会期待短暂的激情?因为水在流,人在变。
朝子与麦和亮平的相遇,导演用了不同的技法来表现不同的内心情绪,对麦是恋爱本能的冲动;对亮平最初只是作为感情替代的惊讶。
与麦初遇的摄影展,照片墙展示孩子的出生,可能寓意一段新鲜感情的开始、与麦相遇,现代的电子乐,增添神秘感和传达悬氛围时,更多凸显的是朝子内心中难以抑制的兴奋,也是对麦的人物性格做一层声音的预设,她十分渴望与麦相遇,导演技法上,两人本来分道扬镳,但是开头时小孩的鞭炮让彼此打破了视距,如果是用简单的天气来表达一种恋爱的初遇,会很滥俗,所以不平凡的事件就是路边的鞭炮炸裂声,延后的三声鞭炮炸响,升格摄影的慢镜头方式拍摄两人,戏剧感十足,隐射这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这是对麦的感觉,虽有些飘渺、失真,但却是一见钟情。
亮平与朝子第一次相遇是在相对封闭的办公室内,环境不那么开阔显得很压抑,代表两人错位的情绪,也是“一见钟情”痴迷的呆看以及刻意的搭话,都是亮平深陷朝子眼眸的心理反应,之后他将一步步深陷其中,成为替代,期待着爱的回应与身份的转正。
朝子对待亮平感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用镜头语言配合场面调度完成的。朝子是一个性格不显露的角色,要展现情绪的波动需要靠导演的技法帮助她完成。
看摄影展的时候,景深镜头焦点在朝子的表情上,她想起了第一次和麦相遇的影展,而从身后入画的亮平打破了这段思绪,她本能会立马躲闪。
朝子刚开始对身边的一切都是表现得并不在意,似乎有一种隔阂感,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游离在场景之中。从摄影机的距离感和构图的使用上看得出,把她故意安排的离画框很远,处于一个封闭画框的后景之中。
但是,作为主角的朝子每一次做出某种改变都决定了影片的发展方向,并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个感情与言语行动都很封闭的人始终处于导演安排的情感漩涡的中心,亮平换票想与之相遇,由于朝子的缺席,所以那场演出自然没了意义,被一场地震所替代。滨口自己解释说:2001年的地震,在东京影响不如福岛大,但是很多东京的民众自发的组成救援队去捐献物资和给予帮助,而朝子也是因为内心情感的负罪感才选择和亮平在一起的。
我的理解是,地震是让朝子做出第一次重大的选择“戏剧链条”,连接剧情的走向发展;情感的补充上,女孩在灾难面前她也需要一个安慰和依靠,而亮平是目前最好的替代人选,但这里的选择不是出于爱本身。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两人在一起后,时间跨度为五年那么长(这里五年作为时间的跨度非场合理,不是黔驴技穷的强行叙事或转场)因为没有爱这个最直击人心的情感存在,所以亮平和朝子一直没有动静,这五年只是在一起而没有结婚。
真正有了依赖的爱是在回家的途中,“下高速”的潜台词是到家了吗?这是亮平和朝子共同组成的一个温馨之所。回到家里,朝子这个冰冷的女子反常的展露了热烈的爱,这里是她真正喜欢亮平,但是“喜欢”和“爱”程度相差还比较远,这里的喜欢不是本能的、也并非是能排除万难的冲动,更多的是对于亮平付出的一种回馈。
滨口说过:想借助身边一切的人来表现朝子对感情的态度,对于片中角色的安排上,更多的是给朝子提供境遇和选择参考。如果按照之前的发展,朝子和亮平感情会迅速升温、和朋友们一样迎来爱情的结晶,但是春代的出现打破了平静,她把那段最应该被遗忘的、包裹着鸟居麦的记忆带到了两人的感情生活里,平静安详的水面,被风掀起了波澜。残忍的是,她却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朝子要服从现实。
送走朋友后,朝子准备向亮平坦白麦的存在,亮平终于鼓起勇气询问结婚与否,朝子立马关掉了喧哗的水龙头,这时由于场景突然失去声音变得安静,气氛也因此变得凝重,观众已经完全被朝子可能做出的任何回答所吸引。
再次关掉水龙头,代表重要的瞬间即将到来,这个全景滨口切的非场小心,因为情绪要在此得到释放,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拍法了。
为了掩饰内心中的不甘,亮平漫不经心的回答更多的需要自然而然的动作支撑,这里让他继续洗碗是很好的选择,他不服气不痛快,但是水管的流水和日常家务抚慰了情感的崩裂;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在观众看来这份不悦和不甘其实是被放大了。
怀孕的铃木情感集中爆发,追着亮平的计程车,最初她是喜欢亮平的,只是明白在亮平的眼中没有自己的身影,转而迅速和串桥完婚怀子,这里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不忠但却是对现实的折中和妥协。
看望得渐冻症的老友,与其母亲交谈。对应影片开头与麦一起晾衣服,这场雨是因为现实原因必须收掉干了的衣物,所以是现实的凝结,但这也是一场悲伤的太阳雨,雨是对过去与麦那段缥缈的失真的感情画上句点。还好这位母亲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她曾经的自己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跨越道德、地域的限制仅仅是去和爱人吃一顿简单的早餐,没有这场雨会让这位过来人的开导陷入一种被道德审判的尴尬位置,滨口竜介把临界点掌握的恰到好处,让这场雨下在朝子心里,让她足够冷静,更多是鼓舞朝子勇敢的去寻回与亮平那历经磨难、彼此试探的爱情提供一个参考和契机。
当然,片中不乏有趣之处,滨口似乎是一个猫奴。在亮平和朝子的感情生活中,场景设置中,充满了猫的元素和设置,并且用猫的姿态回应两人的爱情状态;猫也是两人甜蜜感情生活的象征,结尾丢猫和找猫是彼此对爱情的试探。
亮平说猫丢了,是为了检验朝子是否真心想寻回猫——寻回彼此即将消散的爱情。当得到朝子用行动表明的肯定“回答”后,把猫递给她,意义不言而喻。
日本电影很多时候喜欢展现自然主义的风格,在摄影的处理上不是非要传情达意,有时就是为了纯粹的好看。两人转换的视角凝视,透明的伞前亮平走过(道具的精心选择也很重要),那场激烈的追逐已经表明了朝子的选择。
(丢伞现实原因是为了降低奔跑追逐的阻力,内心上的选择是朝子下定的决心)
在两人弃伞互相追逐的过程中,亮平在前面奔跑,后面的朝子紧紧追随,是在这段感情中被动与主动的转化,太阳光紧随其后,想要照射在两人身上,在那片绿色的河畔上雕刻出光影的变化,不管是后期戏剧的追光特效处理、局部点亮还是真实在场景中对光线的等待,无论如何情绪渲染十分到位。
麦,是波澜壮阔、自由放浪的大海,无拘无束,他给的爱,美好地像幻想。
亮平,是看似肮脏且平静的河流,他才是生活的本质,那份褪去激情后的责任与依靠。
朝子的选择是生活的本质,爱情偶尔会遭遇风浪,但是终究归于平静,真正热烈的爱不是短暂的激潮也不是飘渺失真的幻想,而是细水长流的河流,它一直在一直流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