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是影片整体的气质:闲适轻松。
《爱情神话》的叙事背景很显然与大多数人无关,导演塑造了一个类似东方曼哈顿的上海老城区,以土著为主,阶层固定,至少中产向上,男男女女喝喝咖啡、聊聊艺术,吃吃老酒,多数人视野开阔,有异国经历,总之有闲有钱。这种环境容易滋生暧昧,暧昧横冲直撞,就产生了爱
在国产爱情电影中,《爱情神话》的特殊在于,导演只热衷于一小部分群体的感情状态,但笔法又不厚重,只勾勒线条,不填充底色,好在群像完整,氛围感强,所以不显得轻浮。如果从文化属性来讲,《爱情神话》的精致和市井其实同属一面,是对商业电影中失传已久的都市文化的补充和勾勒。邵艺辉导演野心不大,她不试图用影像来展示生活图景,整个影片实际上都在诠释一种都市精神。所以,和其他爱情片不同的是,观众很难在影片中看到爱情的困境,取而代之的是闲散背后文化的塑形。
徐峥饰演的文艺中年老白,财务自由,不用考虑生活压力,教画不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补充。这样的人物,轻松、自由,生活的着力点基本放在感情的处理上,与之交集的其余角色也大多如此。感情的放大好处在于,沉重被稀释,融在情节的拐角处,影片变得轻盈,在小环境下略谈大事,不说教,社会议题点到为止,只作为生活的补充,不会造成群体性反感。坏处在于,在丰盈的情感条件下浅谈,把复杂议题简单化,会造成一种假象,假装可以忽视生存问题,假装可以直视情感矛盾。
《爱情神话》并不复杂,故事细碎平淡。弱化戏剧冲突给了爱情更大的空间,导演没有重点刻画老白两次艳遇的过程,而是着力于艳遇之后的窘态。至少在国内,《爱情神话》不再把性爱当成爱情成功的证明,而是作为感情基础的前提。所以窘态的刻画明面上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暗面则勾画了都市情感的实质——交换,以及这种情感的病症所在——交换完成后的心理落差。
国内的爱情电影,多数在两种范畴:其一,苦大仇深,爱情在时代夹缝中生存。其二,轻浮傲慢,爱情幼稚简单,上不得台面。《爱情神话》是很罕见的中间派,不以苦情糊弄观众,也不以宏大升华主题,是一部很好的院线电影,对于国内而言,至少提供了一个真正的爱情喜剧的范本和模式。
这个模式中最重要的点是,真实且日常的爱情状态是最打动人的。
作者| 北海的梵高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 末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