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傷感卻不悲情。
《花束般的戀愛》是一部劇作上嚴絲合縫,無懈可擊的電影,但也是一部被完全操控住的電影,編劇觸手所伸之廣,可以讓觀衆暫時感同身受,忘記編劇對劇情走向的實際掌控,觀衆集體傷春悲秋的同時,結局早就有了提示。百分百男孩和百分百女孩的相遇其實隻是強戲劇性下的一次必然。可以說,這是編劇坂元裕二的一個文本實驗,一次樣本制造,影片後面相處場景的細緻刻畫,實際上也是為了在劇作上弱化強戲劇性的影響。其實,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男孩和百分之百的女孩注定會分手,而是在劇作中,這種感情的結束才能制造一種完美的回環,才能把相處過程、把生活細節放大到觀衆眼前。其實影片表述得再明顯不過,重要的是先看過程,然後再看結果。
但生活和戲劇性本身也不會完全對立,存在互相覆蓋的關系,所以影片首先抛出一個設定,百分百喜好是存在的。在編劇制造的相遇的契機的情況下,小鎮青年山音麥 (菅田将晖 飾) 和都市女孩八谷絹 (有村架純 飾) 因錯過尾班車而相遇,随後又被彼此相同的精神世界同性相吸,精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重合暫時使感情牢固,但也埋下一個伏筆,一旦其中一個人精神世界産生松懈,就會導緻一方感情的脫落。
注意到電影中的一個橋段,朋友婚禮的現場,麥和絹互相向朋友傾訴分手的可能,雙方都很坦然,都認定了分手的結局,但相比開始戀愛之前的心照不宣和默契,分手的過程并不順利。麥開始描繪感情破裂的解決辦法,結婚,并且口頭上承諾了一個婚後的生活軌迹,麥接受不了感情的降級,穩定的、設定好的路徑在以精神世界為基礎的感情上并不被接受。從這個時候開始,戲劇性開始超越生活本身,因為,生活中可以讨價還價,但戲劇上不行。
電影中其實還隐藏了一個信息點,麥和絹的出身也預示了兩人最終解決問題方式的不同,麥來自東京之外的小城市,不管是戲裡戲外,生存下去是首要的,結婚作為一種解決辦法也來自于自小到大的所見,過日子的概念刻在記憶裡。對于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娟來說,負擔顯然不會那麼重。階層問題盡管不是電影要讨論的範疇,但這些起點最終也為結局提供了合理性。
《花束般的戀愛》産生的讨論其實是好的。這部電影至少很坦率的正視了愛情背面的那個問題——該不該松手。
兩個人的孤獨比一個人的孤獨更可怕,潛台詞是,退無可退的時候,還是要做出抉擇。和所有的問題一樣,如果不能直面,一切都是徒勞。
作者| 北海的梵高
原文首發于公衆号| 末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