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的好莱坞电影中,《F1:狂飙飞车》无疑是最亮眼的一部。它用扎实的原创叙事把一级方程式这项赛事呈现在大众眼前,比赛实拍镜头和剧组拍摄镜头的无缝剪辑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远超真实的赛事画面。这部电影成为了上海大奖赛之外的又一次车迷大狂欢。但如果把这部电影仅仅看作是赛事的宣传片,也许并不合适。
从F1观众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很容易陷入找彩蛋和找bug的漩涡。
主角桑尼所在的“极速巅峰”是一支虚构车队,有着索博的配置,梅奔的心气。
作为著名的围场拖拉机,索博(23年还是阿尔法罗密欧)车队为了给让出0分车队的头衔,镜头可谓是少之又少。
而“极速巅峰”队内斗争的程度堪比2016年的梅奔,双车退赛的镜头完美复刻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的名场面,皮尔斯扔方向盘的动作更是致敬这位七冠王黑人车手。只不过后者是年度冠亚军之争,而非分站垫底。

为了情节的戏剧张力,影片放弃了一部分真实性。
例如,每场都把赛车撞得稀巴烂,却丝毫不耽误研发。
例如,暖胎圈晚发车来拖低对手的轮胎温度这种恶意行为不受到处罚。
例如,多次恶意撞车引发红旗,国际汽联却如同盲人。
例如,剧组用的赛车由于是F2赛车改造,行驶时排气尾管会喷火。这一特征不仅没有被p掉,反而其他F1赛车被p上了喷火特效。
而最不可思议的是,一支零分车队仅靠几个风洞测试,就能在半年内实现从垫底到分站冠军的转变,简直把厂队研发团队的脸皮摁在地上摩擦。甚至还要一个三十年不开F1的退役老将来指点怎么造车,如果能造这么快那之前干啥去了......要知道在如今的F1赛场,一支车队的竞争力,往往车占70%,而车手只占30%,除非这个车手是维斯塔潘。
吐槽时间完毕,刨除掉脱离现实的槽点,对车迷而言,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大银幕上就足以让人激动万分。
其中最亮眼的两位是红牛车队的麦克斯·维斯塔潘和当时还在梅奔的刘易斯·汉密尔顿。借由对这两位车手的介绍,可以一窥近年围场的格局。

维斯塔潘是当今围场最耀眼的明星,他是2021~2024年的F1世界冠军。坦白的说,我原本并不喜欢维斯塔潘,因为他所展现出的统治力,让过去三年的大多数比赛索然无味。
在电影背景的2023年,红牛车队包揽了全年除新加坡大奖赛以外的21个分站冠军,其中有19个冠军属于维斯塔潘。以纽维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为维斯塔潘量身打造的火星车冠绝全场,他对车头灵敏度的高要求让同队第二车手难以驾驶,而比赛的观赏性随着冠军的悬念一同消失。在车的性能如此优越的情况下,即使有四冠王的头衔加冕,维斯塔潘的个人能力很难让所有人服气。
但在性能优势不再明显,甚至落后于法拉利、梅奔、迈凯伦的2025年,维斯塔潘一次次在对友连积分区都挤不进去的情况下扛着车队跑。令人惊叹的雨战,神乎其技的超车,破纪录的圈速......这些镜头折服了包括我在内的万千观众,他证明了自己站在围场天赋与实力的顶点。在影片中,如何让观众看出主角车队的强劲实力?答案是让他们的车和维斯塔潘分庭抗礼。

另一位瞩目的车手是汉密尔顿,围场唯一的黑人车手,持平舒马赫世界冠军数量的历史荣誉第一人,亦是本片的制片人。
他是上一个十年的维斯塔潘,是奔驰八连冠的最大功臣之一。对冠军的垄断,让奔驰和汉密尔顿收获了欢呼,也引起了极大的不满。
2021年的最后一站——阿布扎比大奖赛——汉密尔顿与维斯塔潘以相同的积分起步,戏剧性的天降安全车和极具争议的判罚终结了老汉的连冠,也让这场比赛载入史册。
电影的最后一战也是阿布扎比,鏖战双车的老汉散发着关底BOSS的压迫感,而“战胜世界冠军”的直接目标,为桑尼的这个分站冠军注入了沸腾的热血。而作为制片人的汉密尔顿,用这个结尾缅怀着那个让他与自己的第八个世界冠军失之交臂的阿布扎比的夜晚。
当我在写这篇长评时,索博已经完成了从拖拉机到领奖台的跃迁,狠狠抽了我的脸;迈凯伦双车的积分差距已经缩小到9分,似乎皮亚斯特里和诺里斯要把年度冠军的悬念留到最后一站阿布扎比才会揭晓;维斯塔潘继续用一辆中游车上演着圈速奇迹;勒克莱尔继续刷低自己的杆位转化率,即使头排发车,法拉利特有的神鬼二象性也能把他带到忠诚的第四......2025年的围场比电影更加精彩。
最后,祝愿中国车手周冠宇能有一个圆满的归宿。(小周不要再屏摄了!!!)

本次牛班周限定一共有16位牛牛参与,均分7.6/10。
@Fairy IMAX点映。本门外汉看得非常满意!就是简单极致的好看,专业度、爽度拉满~吊打《飞驰人生》系列,剧情老套又如何,赛车戏份完全值回票价!
@小歹 年度直男爽片,无论是制作、剧情还是布拉德皮特选角和故事线上,都将这几个字贯彻到底。看似老套的故事中做了多个精巧的反类型设计,让故事剧情超脱观众的逻辑惯性,猜不透下一秒剧情的走向究竟是何方,配合上顶级的试听效果,让人大呼过瘾。看的时候全程在想壮志凌云2,将速度直接替换成减速进站的高铁,那么贴地飞行的F1怎么不算是一种飞行呢?这部F1堪称是完美的运动宣传电影,即让赛车粉丝们摆脱冗长的跑圈,真切感受到赛车飞驰的魅力,又能跨越门槛,直接吸引路人的关注,3亿美金没有一分钱是白花的,希望以后所有门类的运动都可以照这个标准来拍。而当现实比赛中真切出现了电影中的魔幻时刻,粉丝们的最后一丝疑虑也被打破,电影真正照进了现实。让无数非赛车迷对F1感兴趣,会想要去主动了解,并观看这项运动,或许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
@一级特工 真正的速度与激情。当五盏红灯熄灭后,观众的肾上腺素随着赛车的加速直线飙升,注意力完全被车手的操作所吸引,并最终为比赛结果欢呼或惋惜。激光IMAX的视听效果过于炸裂,以至于在文戏部分时,耳边似乎仍然回响着引擎的轰鸣声。布拉德•皮特在F1比赛中极不寻常的策略类似于《点球成金》里的比利经理,而这一角色在生活中不羁的状态以及“深藏功与名”的形象又接近于《好莱坞往事》中的替身演员克里夫•布斯,虽然人物设计有点偷懒,但从战胜队友到战胜对手再到战胜自己,桑尼•海耶斯的魅力得到了完全的展现。
@MinamiFans 艾德慕在哪里都是坑货哈哈。
@奔兔吉尔 拍法很特别,不展示比赛中其它车队对手的脸,有意强化队内新秀与老鸟的冲突与磨合,以及自己与自己竞赛的孤独感,包括结局,穿过喧闹的人潮默默远去,始终在与自己对抗。关于男人与马(车)的故事其实并不动人,但总是会一次次被一些竞赛题材速度背后的恐惧和超出控制的毁灭性代价所击中心灵。
@叶底藏花 什么是天皇巨星,这特么才叫做天皇巨星啊,布拉德皮特怎么越老越帅啊,我愿称他为男人中的男人。故事老套但动人,老带新,竞争之后是理解,但后辈的魅力被皮特碾压得渣都不剩了。就是纯粹的视听就值回票价,速度、技巧、赛车后的团队协作,插进来的音乐几乎每首都对我胃口。纯粹的人,进入心流,完成整个结局最强的高光。难怪F1风靡全球,想看比赛了。
@亲切的昊子 光视听就值回票价了,虽然故事层面还是老三样,但导演还是太擅长渲染气氛和控制情绪了,即使是非赛车迷,也能让你融入这一场场险象环生、酣畅淋漓的赛事之中。
@大宝鱼 塞那个不懂装懂、操纵权钱的高管Banning进来,感觉像在提点蒂姆·库克,麻溜出钱就完事儿了,拍电影这里的水很深,你把握不住,专业的事儿还是交给专业的来吧。
@芝士汉堡 F1也有了自己的壮志凌云2,同样的复古俗套气势磅礴,同样的新老交替暮年神话,三十年来的历练与沉淀成为这出奇迹最不容小觑的能量源泉,是悲悯的回望亦是无畏的超越,是纯粹的热爱亦是自我的追寻,将挖掘深剖的一切都放置于瞬息万变的赛场之上,无论车手个人还是团队本身,唯有团结一心专注当下才有胜利的可能,在真切感受引擎轰鸣疾速驰骋的激燃快感时,也收获了成长的蜕变与生命的真谛,前两幕倒是保持着一贯的高度,第三幕还是稍稍露了怯,开场就毫无保留的视效轰炸也让后续的爽快观感打了折扣,当然imax观影绝对值得,皮特不老男神真不是随便说说……
@ 𝓙𝓸𝓴𝓮𝓻 𝓐𝓲𝓻𝓭.🌈 郑重声明:此五星只是给这项地球上最快速度的比赛 老套的剧情老套的人设,男生的成长永远只是个人英雄主义的雄竞到学会团队合作,布拉德·皮特的角色还是那么下头
@小植野 有着充分适合怀旧且可以展开的老套话题,如过去伤痕如何反哺自身成为养分,在新的道路上如何重新出发等等,这些很适合也不容易出差错的命题导演总是一笔带过,老带新的主角配置早就成为范本,本片专注于两位主角的性格冲突,放大其矛盾但又以非常清爽的方式解决,一切来自于赛车但又回到赛车本身。像回到了 Moneyball 里的 Brad Pitt,对于自身理念的坚持,他还是像三十年前一样驾驶一样堵上一切,他以新人的身份回来了,只是老了点。
@tangerine 超绝还原了F1赛车的特点,轮胎磨损,天气影响,场内故障,不单单是赛道上的比拼,更是对团队配合和应变速度的较量,虽然故事就是95%的赛车电影拍的那种,但让谁来都不太可能拍更好了。而且反正视听这一块已经无敌了,基本就是美国电影这百年的工业结晶,无限接近人类感官极限,在影院完全就是在体验身临其境飙车的感觉,一个电影纯靠这些拉到留名史册的地步,只能说也挺牛逼的。
@菠萝油 简直和独行侠是完全一样的拍摄逻辑,不给对手任何描写,不给赛事任何描写,就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二男主身上,中间几段飙车镜头有点碎,并且赛事的进行过分依赖解说,但是总体观感还是挺可以。
@wild life 年度十佳,体育片的奇迹,年度巅峰动作场面预订 极其罕见的纯粹视听语言,如此的干净纯粹,只剩下对速度,轮胎,尾翼,驾驶座的极致崇拜,无数个时刻让你想起《极速车王》《极速风流》《霹雳男儿》甚至《点球成金》这些同类题材的血脉觉醒,赛车场景的顶级拍摄无论在速度与调度上都将注意力牢牢吸引在镜头前,极其疯狂。 故事层面没什么新意,当然在这样的电影里寻求新意多少有点扯淡,比较传统的老带新剧情,但是在角色塑造上更具体化了F1的运动特性,车手的背后也是一个整体,不只是车手和车那么简单,看完也对整个运动有了更多的了解。 科辛斯基再一次完成了不可能的拍摄挑战,尽管剧作与人物设计上的不合理仍旧很多,但是那纯粹原始的速度感带给观众的,是难以忘却的体验,这部戏为上半年画了一个精彩的感叹号,发自内心感到佩服。
@鬈毛 不辣的皮特为什么要像阿汤一样提着两大包国家机密空降围场😱😱
@Gordon 见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