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奇谈》仅仅是它表面所示的而已吗?它仅仅是一个“高贵的野蛮人”与“被城市生活压抑的灵魂”的寓言吗?表面上,这似乎是电影所暗示的内容,但我认为它关乎更深、更难以捉摸的主题:沟通的神秘性。最终,人们的生活以某种方式被毁灭,因为两个人无法找到一种方法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梦想。
电影的标题来源于澳大利亚土著的一种传统:在从少年向成年过渡的时刻,少年会在内陆荒野中进行为期六个月的“walkabout/野外流浪”,凭借自己狩猎、诱捕和寻找水源的技能生存下去(或者死亡)。
土著文化对时间的感知比“循规蹈矩”的社会更加非线性,这一点可以从影片的时间线中看出。电影里的事件真的完全按照所呈现的顺序发生吗?甚至,这些事件真的发生了吗?这些问题始终围绕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周围:三个年轻的旅行者依靠土著少年的野外生存技能在澳洲腹地得以幸存。然而,沟通成为一个问题,尤其是对女孩来说;而她的弟弟则凭借孩子的直觉,能够直接打破语言的障碍表达信息。

影片暗示,我们所有人都是环境与既定程序的俘虏:有许多实验和体验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因为它们处于我们能够感知的光谱范围之外。
作者:Roger Ebert, MAY 5, 1998
Roger Ebert 是《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
译者:Higgs Howard, FEB 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