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時光》是“大陸情人”大衛·裡恩(David Lean)最為浪漫的作品,也是最後一部浪漫的作品,羅薩諾·布拉齊(Rossano Brazzi)與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一位來自俄亥俄州、在威尼斯度假、年華已逝、郁郁寡歡的“上班女郎”——陡生情愫。在接下來的十年中,裡恩的電影都是馬塞洛·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的化身,過于厭世與自厭而無法入戲。屆時,即使是馬塞洛本人也知道,戲該收場。而到了70年代,所有制片人都公認,在愛情片方面,好萊塢需要歐洲人指點迷津。然而早在1955年,世情還尚未改變之時,由自信滿滿都大衛·裡恩執導的《夏日時光》仍然又是一部賣座的癡情片(最癡情不過1942年的《揚帆》)。

赫本飾演的簡·哈德森(Jane Hudson),一位來自阿克倫的“時髦秘書”,來到了威尼斯,這是她首次來歐洲旅行(“你問我喜歡這裡嗎?我必須喜歡。我已經存了好久的錢了。”),緊接着裡恩為她的初來乍到着墨頗多:她與行李員溝通不暢,她為她以為的“巴士”實際上是一艘緩慢的小船時而感到困惑,以及她在餐廳點餐時的蹩腳意大利語(“Grazie! / 謝謝!” “Prego! / 不客氣!” “Va Bene! / 很好!” “Arrivaderci! / 再見!)。裡恩将她與一對熱情、大嗓門又俗氣的美國夫婦作比(“成百上千幅畫——全都是手繪的!”)。但是簡非常想要融入這裡,欣賞這裡,起碼也要做一位受歡迎的美國遊客。對她來說,威尼斯代表着一系列具有魔力的邂逅——轉角碰見教堂與廣場,與盆栽花卉、锃亮的銅器一道置身于傑克·希爾德亞德鏡頭下黃藍調色盤的優美畫面中。美得令人窒息,而沒有人比凱瑟琳·赫本更應景。在到達客棧之前,她就顫抖着、浸淫着着迷、甚至陶醉其中。
與此同時,威尼斯的意大利特質也在冒犯與沖擊着她,打碎她的藝術天堂美夢。垃圾從上層窗戶傾倒至運河中,亂性無處不在。

這次邂逅看起來可能是公式化的,但是赫本墜入愛河本身是一件奇迹。她在電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敞開心扉正是她盡管有着上層階級的舉止和大膽的言語,但仍然不失為巨星的主要原因。突然間,熱情湧上她的顴骨;她的紅發好似燃燒。“你嘴上開玩笑,但是心裡在哭,”布拉齊對她說。
裡恩的技術從未如此流暢與得體,從來沒有如此支持一個演員出色地演繹一個如此困難的角色。他不疾不徐,讓電影有了自己的氣息;《夏日時光》的主要戲劇性是簡觀念上的轉變。在一組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中,她在威尼斯城裡遊蕩,好似被聖馬可廣場的鐘聲所吸引。聽到鐘聲,她急忙穿過人群;攝像機在遲疑、沉思片刻後立刻醒來,退到她面前,然後跟随她穿過一座黑暗的拱門,走入光線與持續的鐘聲中。這是天意極其浪漫的表達方式。我認為,裡恩真正地與簡對美的熱愛與恐懼産生了共鳴,她對感性的渴望以及她怕被感性所吞噬。她的熱情以及冥頑不化好似這位偉大而固執的導演整個生涯的寫照。
作者:David Denby, SEP 8, 1998
David Denby 是《紐約》雜志的影評人。
譯者:Higgs Howard, APR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