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本质是什么?
电影理论家麦茨认为:观众观看电影,表现了他们对表演者的窥视,从而获得心理满足。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观众是这样的“偷窥癖者”。
在弗洛伊德看来,“看”的本身就能给人们带来无以言表的快感。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作为弗洛伊德的忠实拥趸曾在访谈时说:
人分为两种,一种喜欢偷窥别人,另一种喜欢把自己暴露给别人。
纵观希区柯克的电影,他无疑属于前者。
我们时常能从其影片中发现偷窥的元素,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部“偷窥神作”——后窗
燥热难耐的夏日,热浪席卷着纽约格林威治的住宅区。
居民们皆大敞着窗户,以期待窗外能吹来些许微微的凉风。
男主角杰弗里斯是一名摄影记者,在一次意外中撞断了左腿,腿上的石膏将他“画地为牢”。
这让喜欢冒险的他备受煎熬,百无聊赖的杰弗里斯终日里靠看窗外的光景打发时间。
穿着性感清凉的舞蹈小姐,在家中从未停歇她的舞步;
总是在阳台上晒日光浴的老夫妇,会把爱犬通过小篮子送到院子里玩;
郁郁不得志的钢琴作曲家,听不得收音机里的保健品广告;
推销员先生时常与他久病卧床的妻子大声争吵,大概是在经历“七年之痒”......
一个个小窗户,就像是一块块小银幕。
看的杰弗里斯目不暇接,饶有兴致。
可保险公司派来的护工斯特拉总是嘲讽他的偷窥行为,并且埋怨他还不娶了年轻貌美的女友丽萨。
杰弗里斯并非不喜欢丽萨,而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
彼时,对面的一个房子里正搬进来了一户新婚的夫妇,两人亲热不停。
杰弗里斯在一旁偷看的津津有味,被斯特拉调侃为“window shopper”,
同那些在商店橱窗前只看不买的人一样,斯特拉一口道出了杰弗里斯内心深处对婚姻其实还是有所渴望。
斯特拉口中的完美女友丽萨,在杰弗里斯睡的迷迷糊糊半梦半醒时梦幻登场。
丽萨是一个十分浪漫的女人,为了庆祝杰弗里斯还有一周就可以拆石膏,她特意将高档酒店的晚宴订在家中。
在二人的对话中道出了其感情问题的所在:
杰弗里斯热爱冒险是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而丽萨却一直希望他能辞掉杂志社的工作,找一个稳定的职业。
两人最终谁也没有妥协。
在丽萨去厨房忙碌的时候,杰弗里斯再一次的望向窗外的“银幕”。
推销员先生偷偷的给自己的情人打电话被妻子抓包,又大吵一架。
从1927年《房客》以来,一直热衷于客串自己电影的希区柯克在钢琴师的家中扮演了一个修表工。
杰弗里斯在与丽萨亲热间提及了白天所看见的怪事,并推测推销员先生是将其妻子杀害并分尸了,这让丽萨很不满,
二人吵架间,对面的推销员先生正在五花大绑一个箱子,而他的妻子确实消失不见了。
亲眼所见这一切的丽萨不禁开始对杰弗里斯所说产生了兴趣。
深夜时分,天降大雨。
睡在阳台的养狗老夫妇被大雨淋醒,收拾被子时的手忙脚乱,让二人起了争执。
吵架的声音也惊醒了杰弗里斯,抬头望向窗外,他正好发现推销员先生手提着一个巨大的箱子,冒雨而出,来来回回往返三次。
这一异常的举动,勾起了杰弗里斯的好奇心。
第二天,推销员先生家的窗户只打开了两扇,而卧床的妻子房间的窗户却紧闭着。
与此同时,老夫妇家的狗,在院子里的花坛里像是翻找着什么。
推销员先生看着楼下的狗面色凝重,
杰弗里斯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笃定其中一定有问题。
杰弗里斯掏出了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推销员先生。
只见他叫来了快递员,寄走许多巨大的包裹。
这都加深了杰弗里斯的怀疑。
次日,杰弗里斯打电话给自己的私家侦探好友道尔。
一旁的斯特拉听闻也产生了兴趣,加入了杰弗里斯的推理小分队。
道尔在调查了一番后到访,对杰弗里斯所说的一切不以为然,并不觉得推销员先生的行为有什么异常。
调查显示妻子只是被送回了乡下老家,并且指出推销员一家的房租即将到期,搬运箱子或许只搬走而已。
道尔还补充道,昨天下午三点半,推销员先生还收到了他妻子从老家寄来的明信片。
又是一个深夜,推销员先生一边拨打着长途电话,一边在翻弄妻子随身手提包。
丽萨笃定的认为,妻子若是正常的的回家,不可能落下挚爱的手提包。
两人将刚刚的推论转述给道尔,而道尔却拿出了更加确凿的证据。
那个五花大绑的箱子被找到了,里面只是一些推销员妻子的衣物,与谋杀一点关系也没有。
并且有证人证明,推销员先生送妻子到了火车站。
两人这才回过神来,对自己的偷窥行为进行反思。
一切似乎已经结束,推销员先生或许真的是无辜的。
就在事情逐渐平息时,一声惨叫打破了这一宁静。
老夫妇家这几日总在花园里刨土的狗被人暗杀了,所有邻居都探头出来看。
唯有推销员家中寂静无声,黑暗的屋内,闪烁着香烟火星。
狗是推销员先生杀的吗?
花坛下面究竟藏着什么?
推销员先生的妻子为什么不带手提包走?
希区柯克的视听语言构思巧妙,镜头的觥筹交错间把悬疑的气氛拉满,故事的结局还是要留到电影中呈现。
与如今市场上大多的主流悬疑恐怖片相对照,希区柯克的电影主要的构成要素是悬念以及氛围的铺垫和渲染。
而不是暴力、血腥、鬼怪等只为吸引人眼球的烂俗戏码。
纵观好莱坞电影史,乃至整个世界电影史上,希区柯克以及他风格独特的“希区柯克式电影"都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一页。
《后窗》有意思之处在于,它巧妙运用电影去揭示了电影是什么。
一直以来电影是以电影作为画框、 以电影作为窗口两种观点来进行阐释的。
杰夫的行为正是对电影的观看机制的隐喻,它以自身为媒介并进行自我反射。
“偷窥”作为本片最为重要的主题,其中大量视点镜头的使用,使我们与人物的观看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
坐在银幕前的我们并非纯粹的在客观地审视杰夫的窥视行为,而是随着镜头的切换与移动不自觉地参与其中。
美国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电影叙事》里面提出:“观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
尽管《后窗》通过一系列隐喻将影片中的人物和观众放置在了同样的处境上,但如何处理偷窥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仍然是一个问题。
希区柯克不仅是电影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剖析人性的大师。
《后窗》建构一套完美的叙事逻辑来激发心理层面的认同感,它不断挑战常态与守则,试图探寻人心中难言的秘密。
我们同主角一道窥视,并且发自内心的希望主角的判读是对的。
罪行的出现净化了主体窥视欲望中不道德的一面,希区柯克巧妙的揭开了潜意识的面纱,穿透银幕的阻隔公开了观众心中隐而不发的欲望。
亦如中国现代诗人卞之琳的短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本文作者: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