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40年,一个出生在威斯康辛州的25岁青年,得到了成立于1928年的RKO雷电华电影公司的垂青。这个好莱坞黄金时期八大之一的电影公司做出了一项疯狂的举动,他们向这位年轻人透出橄榄枝,他们计划了一部影片:制作过程完全由导演本人决定。在制片厂公司风头正盛的时代,一位青年导演获得了拍摄一部影片的全力支持以及在创作上随心随欲的权力。19岁时,他结识制片人约翰豪斯曼,1937年两人组建了墨丘利剧院,在百老汇戏剧和广播剧领域均取得成功。这个年轻人就是奥逊威尔斯,他迅速得到了好莱坞的关注。现如今他有着充足的条件展示自我,为了完成这部他伟大职业生涯的里程碑电影,他找到了自己的编剧朋友赫尔曼曼凯维奇,于是也就有了这部《曼克》。

一、结构叙事:交叉双线叙事下的悲剧再现

就影片的叙事来讲,电影《公民凯恩》(《Citizen Kane》)打破了古典好莱坞的线性叙事,而采用大量的插叙与倒叙手法,采用平行叙事的叙事结构。充分的调动了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性技巧,利用多人多角度的回忆,建构起影片的整体叙事架构。【1】

而《曼克》的叙事和剪辑与《公民凯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早在十年前大卫芬奇的第一部传记电影《社交网络》,他就用明快轻巧的剪辑以及他那标志性的三段交叉叙事震惊了影坛,丰富复杂却又清晰,情节推进极快,紧张而高效。这样的交叉叙事使得观影者在沉浸主线的过程中依旧可以通过是空的转换更好的捕捉到剧情的关键点和导演意图展现最为淋漓尽致的部分。

举例来看,片中第一处交叉进入的回忆点是曼凯维奇与玛丽昂戴维斯的初识,实则有三个关键点:

1.介绍赫斯特的社会地位以及事件,突出创作《公民凯恩》的原型;

2.突出曼凯维奇人物性格以及与玛丽昂戴维斯的关系介入;

3.时刻铺垫大制片厂制度的拍摄氛围,展现米高梅公司的规模之大。

而另一个情节的关键点,仍然处于回忆穿插之中,所有人汇聚的宴会戏,十足的展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黑暗与无耻。宴会这一戏剧场景中,曼凯维奇则作为黑暗中的微光串联起他和玛丽昂对于邪恶黑暗的不满以及二人的近心交谈。

由此可见,每一个记忆穿插点都是信息量巨大的情节推进点,也一定是导演着重表达并阐释对当时好莱坞态度的批判和不满。

二、人物塑造:反向处理人物性格批判现实

从一个混蛋贪杯的酗酒醉鬼的眼睛审视好莱坞黄金时期的阴暗讽刺,客观无奈而真实。

这位以揭露大资本邪恶行径著称的作家,痛恨传播虚假影片的不正之风,但在行为未果后,却又无能为力。

他与时代格格不入,他与污秽泾渭分明。曼凯维奇的人物弧光并不单单存在于与黑暗高层对峙和抵抗之中,他人性的更高光的时刻就是救下制作虚假新闻的摄影师,这是他作为作家,对于一个人的挽留与尊重。因为摄影师从心底懂得了忏悔,所以他赢得曼凯维奇的同情。而曼凯维奇对高层中的虚情假意嗤之以鼻,黑白影调,镜头中鲜白的手帕掉落在地,白的如同鲜血一般,充斥着那样一个资本社会的无情和残忍。

酒杯的破碎,唐吉可德式的歌剧,就是这个有着坚定又脆弱内心世界的编剧对这个利欲熏心、物欲横流、形式主义风盛、虚假散布的世界有力而真实的控诉,那一刻他就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历史的书写者,是历史的批判者。曼凯维奇似乎是为公民凯恩而生的,他把他一生的才华都奉献给了这部作品,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变成一则真实的故事。他用自己充满酒精的笔端,在现实与回忆中沉浮数日,完成了《公民凯恩》,这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饱含他的才华、愤怒、痛苦与梦想。

三、主题表达:争夺,对抗,悲剧

他曾经和友人倾诉:“我好像越来越像一只老鼠,住在我自己打造的牢笼里,只要这个牢笼看起来有一点点缺口,我就会立即修复它。”在公民凯恩之后,他再也没有写过原创剧本,也没有与奥逊威尔斯在合作,更没有在争夺过剧本署名权。

大卫芬奇深度展现了一段好莱坞的巨大争议,说到影史杰作公民凯恩,我们会想到那个奇迹一般的年轻人奥逊威尔斯。他在一个初出茅庐年纪,政治压迫,社会黑暗的年代,拍出了电影史上无比伟大的电影。无论是多角度叙事、大景深效果、独道的摄影以及充满悬念,贯穿影片的玫瑰花蕾更是为几代电影人津津乐道。曼凯维奇似乎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罗伯特·卡林杰曾说:“这个剧本承载了两个编剧的工作,曼凯维奇的工作是基础性的,威尔斯的工作则是变革性的。”

大卫芬奇的父亲所做的原剧本中,有着相当明确的反奥逊威尔斯倾向,而大卫芬奇在处理这部电影的时候,弱化了这场署名权之争的激烈程度,他将重点放在了曼凯维奇与凯恩原型赫斯特的关系上,深挖了这部作品产生的心理动机。

《曼克》回归到了一部杰作的诞生与一次自我和解的叙事传统中,他还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人和历史的细节。上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好莱坞工业的全景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生动残酷又妙趣横生。《曼克》也有着强烈的政治表达,通过选举与制作虚假影片,揭开了好莱坞巨头大资本家的阴谋行为;也揭露了奥逊威尔斯这个看似天才的导演不为人知的刻薄与自我。

《公民凯恩》像极了对早期资本主义所涌现的英雄亡魂们的一首挽歌。《白鲸》中亚哈们在宽阔遥远的大洋上猎杀鲸鱼已经成为了往事,现实逐渐成为《血色子午线》般的世界。对于资本的追求与人自身的追求间的分歧越来越大,运用资本、组建报团、最终登上报业巨头地位的凯恩并没有英雄一般的结局。【2】凯恩的悲剧似乎就是曼凯维奇的悲剧,隐隐绰绰地仙那度庄园里,一个苍老又孤独的灵魂慢慢枯竭,美好的往日时光终究会在现实的泥潭里陷落,变得污迹斑斑。

参考资料

[1]陈茜茜. 电影《公民凯恩》影像技术研究与真实性分析[A]. 艺术观察, 2020(40).

[2]李丽辉. 《公民凯恩》:现代主义下的个人史与美国梦[M].电影批评,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