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难了。”

2019曝光率最高的关键词。

但有一群人,Sir觉得他们是真的不想看到这几个字。

演员。

这是优胜劣汰极残酷,又极赤裸的一年。

淘汰的,彻底沉船。

什么时候能回归?还要不要继续走这条路?

难说。

...

留下的,力不从心。

行业缩水,机会骤减,从前浑水可以摸鱼,现在虾都难摸一只。

苦苦挣扎,希望在哪?

别问。

只能老老实实提高业务能力。

...

但作为影迷,Sir却觉得——太好了。

难是困境,也是契机。

在如此境遇下,依然出挑的人,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演员。

纵观今年成果突出的演员,你会发现他们——

无一不是手持砥砺。

无一不是经历了一次,痛苦而又决绝的自我摧毁。

...

新生代

新生代,Sir就聊两个。

《少年的你》中让人惊艳的周冬雨和易烊千玺。

周冬雨,摧毁的是周冬雨自己。

为什么这样说?

2010年《山楂树之恋》,周冬雨一炮而红。

但电影剧组第一次见到这个女主角的时候,全懵了。

不美,不艳,更不像一个能捧红的明星。

转折发生在张艺谋第一次把拍摄素材放在大银幕。

剧组全傻了。

周冬雨的干净、灵动,经过银幕放大,效果震撼。

张艺谋挑女主的眼光再次被验证。

理由,也简单:

“天然的一种,她自己的味道。”

...

而之后的周冬雨,一直活在“自己”的影子里。

灵动清纯的静秋。

坚定干净的安生。

拿下金马影后的周冬雨,一直以来所展现的直率与灵气,很难用某流派特质去概括。

表演风格,江湖人称——“任意流”。

换句话说——

她演的,多多少少都是周冬雨。

直到《少年的你》出现。

曾国祥这次从一开始要去掉的,恰恰就是周冬雨本雨。

陈念,是她第一个和自己的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

导演就跟我说

由内而外的,不想再看见周冬雨

...

于是,导演故意设计了一个仪式感很重的桥段。

剃头。

不止她剃,易烊千玺陪她剃,甚至全组人陪她剃。

为的就是让周冬雨释然地放下“自己”,塑造一个全新的角色。

...

而在她的表演技巧中,打破的第一层自己。

是直率。

全程在忍。

用衣服盖住朋友尸体的时候;

发现座位被同学故意倒上颜料的时候;

被警察问话的时候……

...

...

...

甚至,当她一个人在家。

独自面对门外讨债人的敲打和怒吼,她依然始终憋着自己本能的情绪。

恐惧。

试图用面无表情,给自己镇定的暗示。

但你仍能在眼神里,感受到她的惶恐。

...

这正是陈念的角色需求。

她演的,不再是天真烂漫的纯爱,也不是主动争取的和解。

这次,是为一个爱的人学会隐忍。

所以片中有一句为她量身定做的台词。

关心她的警察对她说过一段话:

你见过野生动物的眼睛吗

在它们被抓被杀之前

没有表情

...

为什么没有表情?

每一刻,都危机四伏。

她没有空间,也没有条件去展露情绪。

身体所有感官都始终紧绷,觉察接下来会发生的危险,抵抗未来会遇到的变数,压抑近在眼前的离别与牺牲……

她是一个人在作战。

而表情,都是用来与同伴的共鸣的。

她关闭了自己的感性和对周遭的期待,以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直到遇到小北。

这也是周冬雨打破的第二层自己,灵动。

不再轻飘飘,也不再是光影中那只自然的精灵。

看她的笑。

完全变了。

电影中在长期的压抑下,她只有和小北在一起,面容才又开始绽放。

但这绽放同样有限。

周冬雨以前怎么笑?

松弛、自然,是银幕上难得大笑,也依然唯美的女演员。

...

而在《少年的你》中怎么笑?

很浅,很谨慎。

甚至易烊千玺的喜悦,都比她来得直接。

...

就像是快溺水的人好不容易抓住浮木,呼吸上来的第一口气。

弥足珍贵,但又依然后怕。

至此。

“周冬雨”消失了。

陈念,活过来了。

同样活过来的,还有周冬雨2.0。

这依然是周冬雨,但她却已经通过自我摧毁,来学会为某个角色,收起某部分的自己,塑造一个新的“自己”。

易烊千玺则相反。

在Sir看,他摧毁的是那个长期活在流量、人设时形成的,保护内心的外壳。

易烊千玺,第一次摆脱了市面上对偶像的所有想象。

他的关键词,是狠。

陈念初见小北,他就在混杂了血的地上被打得死去活来。

当他被迫在她面前抬起头,闯进她眼帘的,就是那狠得要咆哮出来的眼神。

...

而让导演曾国祥忘不了的,正是他的这个眼神。

于是年少成名的易烊千玺,眼神中难得的早熟和沉稳,化成了小北自幼独闯天涯的狠劲。

一面,寻找生存之道的残酷;

另一面,就是为保护心中所珍视的东西而不惜一切的柔软、英勇。

什么也没有,所以也什么也不在乎,在牌场与人逞凶斗狠,头破血流的是他。

...

面对警察的威胁,没打算屈服,死咬住不松口的是他。

...

打定主意牺牲自己,扮演强奸犯,凶神恶煞的也是他。

在电影中,易烊千玺某种程度上第一次坚定了自己的内心。

只有相信角色,才敢表露这股狠劲。

同样。

也只有相信角色,才能表露狠劲下的脆弱。

他唯一一次流泪,是因为看到陈念的委屈。

当他望向陈念,面对自己珍视和保护的人,在他那股狠劲的深处,就流露出温柔。

...

对陈念和小北的感情,知乎上有一个Sir很喜欢的回答。

两只受伤的小兽相互舔舐

两个绝望的人相互支撑着向前走

...

△知乎

两个不曾被世界温柔对待的孩子,相互依偎。

但他们并不绝望,他们会被看见。

正如由于演技而被看见的两位年轻演员,一个打破了自我,一个打破了流量标签。

我们,自然报以掌声。

...

中生代

2019年,给Sir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两段表演。

都来自中生代。

一个,姚晨的《送我上青云》。

...

△知乎评分

用行业的话说——大女主戏。

但姚晨却没有当大女主演。

换句话说,它摧毁的正是自己大女主的标签。

年初《都挺好》,她潇洒、坚强。

但到了《送我上青云》,急转弯。

姚晨塑造的,是一个有七情六欲,为小愿望,放弃大原则的“小女人”。

一句台词,前无来者。

姚晨扮演的盛男,红唇鲜艳,眼神专注,以全片中最放松的姿态,缓慢地说着:

“我想和你做爱。”

...

这对女人,尤其对中国女人,这是多难说出口的一句话?

但姚晨知道。

她需要用电影,替大家说一次。

往小了看。

她被动地接受疾病,被动地为治病做可恶的工作,被动地陪伴着母亲。到这一刻,终于,她开始主动探索自己欲望的复出。

往大了看。

一直以来,她都在做应该做的事,和她觉得对的事。直到绝症到来,打破了所有的计划。

这时她才意识到,这是许多女人的麻木——

一直忙着抵抗世界的自己,竟然还没来得及了解自己是谁,自己的感受有多重要。

对盛男来说,这是探索自我的开始。

这句话,让我们第一次看到的一个中国女人的欲望。

...

△知乎

更难得的,是姚晨在处理这一镜时的状态。

举重若轻,专注又放松。

...

正如女性的声音和欲望:

它不应以敌对的姿态出现,只是揭开被大众定义的羞耻下所掩盖的真实。 

另外一段,属于男演员。

张译。

至于哪一段,不用Sir说了吧——

...

...

...

《我和我的祖国》,“相遇”。

没有妆发,衣着普通,说话困难。

全程被口罩遮住半脸,演技只靠眼神。

...

但你要知道,曾经张译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什么?

恰恰,是台词和肢体。

被讨论最多,公认出神入化的一段表演。

来自《亲爱的》,酒桌上的即兴发挥。

韩德忠,与一帮同样小孩被拐的父母们在大排档吃饭。

吃着聊着,韩德忠开始说自己儿子失踪那天的事,讲着讲着,他突然头一扭,哼起秦腔。

神来之笔。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

注意看同场的黄渤与郝蕾,没来得及反应。

黄渤明显被带跑一两秒,回神后,闷了口酒;郝蕾则先是低头,后双手扶额。

这曲秦腔,就是张译的点子。

带着醉意,曲高和寡,每一次停顿、转音,都结结实实凿在观众心里。

没完。

唱着唱着,突然停住,张嘴含手,把手指上的残酒舔净。

不是怕浪费,而是点出醉态。

只有醉了,才能袒露平日佯装不痛、不轻言的心事。只有醉了,才敢当众老牛舔犊。

...

这一切,在《我和我的祖国》中都无法派上用场。

张译怎么做?

把所有戏,交给眼神。

面对认出了自己的恋人,他的内疚都化作回避,闪躲。

但是又忍不住悄悄去看她。

...

...

背负着机密,自己的委屈也只能转过头。

硬生生把眼泪挤回去。

...

从躲避到追寻,高远没有话。

但是他的歉疚、委屈、渴望、释放,都凝结在一双眼睛里。

这个角色从头到脚的平淡,都成为了眼神的陪衬。

只用眼睛就做到了共鸣,以至于有网友哭得把自己“手背咬出牙印”。

...

△来自知乎

张译的突破,代表了所有演员都该做到的“自我摧毁”。

角色没有大小。

演技,没有巅峰。

忘了你曾经的牛逼,才能一直牛逼。

更何况没有牛过的呢?

...

全员

之于演员,未来会怎样?

今年不少人都作出了示范。

除了以上Sir提到的。

还有更多的“意外”——

比如,咏梅。

没有自带流量,不在女性演员的黄金期。

却依然打破了自己演艺生涯的寂静。

△知乎评分7.9

...

《地久天长》斩获银熊、金鸡。

这也让她重回大众视野,实力终获认可。

...

还有宋佳。

摘下少女标签,尝试“悍女”。

不论《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把狠辣藏于柔弱和错乱之中;

还是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她一改通常电影中的女性符号,英姿飒爽,帅气爽利。

...

以上这些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斩断。

斩断既定的形象、表演限制、固有偏见……

都让我们看到了在“无戏可演”、“影视圈寒冬”的表象之下,不断涌动的新的力量。

2019是改变的开始。

因为许多人的沉沦,也因为这些人的“站硬”。

我们曾吃惊于流量的巨大力量,也曾叹息于在追逐流量的市场中被淹没的人。

但是当狂热放缓了脚步,大浪逐渐退潮,困难就变成了机会。

留下来的,还是那些持续精进,坚持自我的人。

好的演员需要慧眼去发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