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娼妓LaMamanetlaPutain(1973)的劇情介紹
故事圍繞着一男兩女的三角戀愛,一個無業遊民的知識分子,卻有兩個女郎争相愛他,一個是年輕護士,以美妙的性技巧和情色笑話令他得到感官的滿足;另一個是徐娘半老的女友,卻供應他的食宿。他們以為享受齊人之福,三人大被同眠,結果搞得大家痛苦不堪,最終一個試圖自殺,另一個以結婚作為回心轉意的條件,筋疲力盡的他隻好向婚姻投降。
母親與娼妓LaMamanetlaPutain(1973)的影評
他想要什麼?
吉爾貝特金發碧眼又懷了孕,因此她又是母親又是娼妓,所以亞曆山大向她求婚。被拒絕并不使亞曆山大太過于傷心,因為有着無條件給養他的另一位母親——瑪麗的存在,一位并非金發碧眼的半老徐娘。維羅妮卡正是娼妓身份的分裂,她的“大屁股、美麗的乳房 ...
讓“女人是什麼?”進行到底
這個電影的結尾不就是最庸俗的走出俄狄浦斯的happy ending嗎?連精神分析都至少裝模做樣地撇清了自己的一切edifying職責了,最“早”的後-新浪潮電影居然開始發出某種“回到xx”的号召,太下頭了。“婊子”不存在,“孩子”倒 ...
my own private nyff memo
2020-08-23 "you'll never be the same in three hours."——推薦這部片的人如是說2022-10-05 在Lincoln Center看了第二遍,想到之前 ...
亞曆山大的下場諷刺性印證了片名:對他來講,女人不是母親便是妓女,這觀念使他成為第一受害者,既不能長久包養又不能永遠做情夫,痛定思痛之餘結婚乃是解決之道,但是面對浪蕩成性的人來說,結婚意味着告别青春,面對殘酷的現實。
洪尚秀一輩子都想拍卻拍不出來的電影
大概是現階段最不願意看的一類電影,無休止的情感問題、知識分子的宣洩、哲思的抒發讓人甚是疲憊,這是某種語言構建美感的電影,成于語言也會困于語言,抽離了情節甚至是運動的純語言電影會讓人越來越疏離,無法理解這些讓主人公痛苦的事情究竟如何影響了他們,總是在兩段感情中糾結執拗于具體的選擇,于我來看隻是某種甜蜜的煩惱罷了。
真奇怪,第一次覺得利奧德長得和于佩爾一模一樣,這個沒有從68中醒過來的年輕人沒有财産、抵抗一切價值、在咖啡館看書、可以和兩個女人做愛卻也談不上很想做愛。可能因為他前所未有的瘦,顯出了一種法蘭西式的寡毒和脆弱,上女妝和自我剖述時很美。利奧德在說,“母親”與“娼妓”在聽,他們都肆意随性,卻又滿腹心事,帶着存在主義的哀愁。Eustache客串的應該是那個偷輪椅的藝術家,仿佛暗示了一種潛伏在旁的目光。三人聚首之後的一段室内,面孔在黑暗中出鏡入鏡,不覺得是攝影機移動,反而像是漆黑宇宙中靈魂的漂泊。
四小時大悶片,看完我臉都黃了。母親與娼妓是導演對于女性愛情觀的兩種定位,一種是神聖的被愛的需求,一種傾向于自暴自棄。為了渲染氣氛和放大細節而将片長拉伸到四個小時,展現了導演力求文藝的美好願望,但是,那些看過的人你們真的一邊哈欠連連還一邊覺得棒極了麼?
讓·厄斯塔什的新浪潮餘燼之作,如此冗長而極簡,瑣碎而迷人。慵懶的攝影機,永恒的中近景,黑白光影與有源聲響。新浪潮的标志性面孔讓-皮埃爾·利奧德依舊在性與愛之間彷徨遊移,無所事事卻不斷談論着哲學與社會,集酒鬼與煙槍于一身,永遠頹喪、失意而不知餍足。大量關于電影的痕迹——尼古拉斯·雷、報紙大标題“萊昂内萬歲!西部片萬歲!”、布列松、茂瑙,米歇爾·西蒙。漫溢着懷舊感傷音樂的唱片機,收音機,咖啡館,床榻。薩特,貝爾納諾斯。戀母,女性解放,終将破裂失衡的三人行關系。| 向外科醫生要求切掉一隻手并為其書寫墓志銘 | 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1000年之後或之前的圖景,草木從殘敗的路基中長出 | 世界将由孩童、士兵與瘋子所拯救 | 我不做任何事,将一切交于時間 | 堕胎醫生是新時代的羅賓漢,手術刀将劍取代。(8.5/10)
本質上是個紅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名字取的真不好聽~以後有機會要好好的再看一遍,今天一直斷斷續續又心神不甯,大概在票子搞定前都會處于這種狀态【抓狂
沒看多少,太垃圾了,根本不可能看下去。别跟我說年不年代的,放啥時候都爛,假的要死。叫這麼個傻逼名,拍給大學生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