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最後的辯論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闘50年目の真実(2020)的劇情介紹
伽嘎(GAGA)株式會社正式拿下豐島圭介執導、東出昌大擔任旁白的三島由紀夫紀錄片[三島:最後的辯論](Mishima:TheLastDebate,暫譯)國際銷售權。影片還原了三島由紀夫離世一年前,也就是1969年與東京大學學生之間的辯論錄像片段。這些片段近期才被發現,并且做了全新4K修複。影片将于3月20日日本上映。
三島:最後的辯論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闘50年目の真実(2020)的影評
摘自柄谷《曆史與反複》第二部:近代日本的曆史與反複。譯文部分語句根據文意略作調整。曆史與反複8.5[日]柄谷行人 / 2018 / 中央編譯出版社第一章 近代日本的話語空間——1970年=昭和四十五年[...] “明治精神”早已一去 ...
熱情,敬意,與語言
本以為會是保皇派三島大戰極左學生,沒想到整個辯論幾乎沒有談社會議題,而是溫和、尊重地探讨人與他者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時間與空間。60年代的運動真的是以一種先鋒藝術、一種身體力行的前沿探索的方式在進行,這是那一代知識分子和青年的不 ...
三島與芥:部分交鋒疏理
看這部片的契機萌發於同舍友夜談三島和太宰。隔日舍友去看了,我也緊隨之後。雖然所涉與日本文化相隔甚遠,但所幸彼時彼地的思潮似乎呈現某種共性,各位採訪者與旁白闡述詳盡,理解起來並沒有預想中那麼難。不得不説,和全共鬥和楯之會的學生們相比, ...
那個叫芥正彥的老哥,辯論的時候就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直到五十年後依然站在三島的對立面。不過沖着他一口一個“你國”,也算是不忘初心了。
不談立場,也無關主張。他是時代劇場中光芒耀眼無法忽視的演員,一個超級巨星。
文本上重讀曆史課,對60年代運動和三島有了解的朋友在内容上其實找不到很多新貨了。有趣的是那個辯論的狀态,但也得謹防過于理想化懷舊當時的政治氛圍(說了那個講堂是一片為數不多的中立地帶,而且三島也非普通右翼)。結尾的“熱情”紀錄片導演模棱兩可地帶過去了,所以也要扣分,你就不敢得罪下當代日本年輕人他們都是被去政治化的消費者嗎?豆瓣中文譯名直接把東大全共鬥删了,超級差評,沒有對手的戰役是個啥啊?
很震撼的辯論影像,但是的确也很像在上大課,因為聽着聽着我就走神了。芥正彥真是絕了,登場舉個娃娃,中間給三島借火,最後說“無聊我先走了"。#hkaff18#
一邊是信仰革命的左翼全共鬥,一邊是剛寫下文化防衛論、反革命宣言的三島。講台上的三島在腹部藏了受辱時自刃用的短刀,台下既有楯會的“護衛”,也有全共鬥的防守,教室外則是拿着ゲバ棒的民青,日本刀對ゲバ棒的大混戰仿佛一觸即發。在這種劍拔弩張的氛圍裡,台上确是雙方通過“語言”的嚴肅辯論。全共鬥個性張揚的芥正彥抱着嬰兒,一邊與三島論戰,一邊又給他點煙。在這辯台上,既有雙方硬的精神、熱情、發言,也有軟的嬰兒、對彼此的共情與尊重。真是一場不可思議的讨論。
“革命は最も純粋な詩です”芥正彥型爆
難以想象如此極端政治立場的雙方也能彼此尊重談笑風生 多好的時代啊(可是最後他們都輸了
一個年輕的男人抱着兩歲小孩上台同三島辯論,周圍的人似乎都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奇怪,中間甚至還有人去逗小孩。——這一幕對當代人而言幾乎要算是文化奇觀了,它也提醒我們從前的人曾經有過、如今卻很難複現的生活的多重可能性。他們的辯論比我想象中的要抽象得多。看完對三島由紀夫之死有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在三島看來,嘴巴根本無法觸及現實,隻有雙手才能介入政治。對于一個東亞的作家而言,這一反思精神及其強大的組織和行動能力都令人驚歎(也是我要走的路)。可惜他的文學意識還是使他太過缺少耐心,并對現實作出了極其錯誤的浪漫化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