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會是保皇派三島大戰極左學生,沒想到整個辯論幾乎沒有談社會議題,而是溫和、尊重地探讨人與他者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時間與空間。60年代的運動真的是以一種先鋒藝術、一種身體力行的前沿探索的方式在進行,這是那一代知識分子和青年的不可再複制的激情與浪漫。
尼采說過,“唯有在審美意義上,現實和此在才是永遠合理的。”三島真是将生命活成了美學的典範。
因為那份純粹的激情,真誠,探索精神,政見迥異的雙方并不視同水火,而能惺惺相惜,結下深厚長久的情誼。

既然是一部由辯論錄像和訪談構成的紀錄片,就摘抄若幹震撼的句子吧:
青年芥正彥:曆史是名為可能性的空間,是自由。但一般人在遇見自由時,總是會敗下陣來。因為我們已經适應文明所帶來的習慣。
老年芥正彥:而最後他死了,讓我覺得,“該來的就是會來,太好了。”因為他得償所願啦,把一場絕無僅有的大戲給演完了。
橋爪大三郎:運動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有結束的一天,但結束後,那些參與運動的人還要繼續過活,社會也持續在運轉。參與運動的結果,可能會是挫折、失望備受打擊,有的人的人生甚至被打亂,有些人會認清運動是有極限的,不再覺得運動很偉大……我覺得并沒有一個正确的答案,要怎麼走都行。但是必須要記住曾經發生的事才對……如果你活下來了,并且必然要面臨失敗,那就應該思考失敗之後該做些什麼。
那一天,900号教室滿滿都是熱情,敬意,與語言。自己要如何與這個世界對峙?要如何活着?他們誠摯地以語言交換意見。
就算時代在變,想要改變世界的熱情永遠不會消逝。我們需要的是,熱情,敬意,和語言。

曆史的煙雲逐漸遠去,面對别人,那段往事逐漸從不敢提起變成不願提起。永遠銘記,永遠保持熱情,永遠心懷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