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三岛由纪夫的《假面的告白》。里面有男同性恋自我觉醒的过程,后来又了解到他写给一个精神科医生的信中坦承,这部作品里男同性恋自我觉醒的过程源于他的自我体验。
我又去了解了下他的童年,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他从小在祖母的落魄贵族专制教育下,还不准和母亲见面,被软禁在房间里,只能玩女孩的玩具,他骨子里非常渴望雄壮威武的男性力量,但又没有学习的对象,又矮小又瘦弱,言行举止都变得十分女性化,直到13岁离开祖母,三岛曾说过“13岁的我,有一个60岁的恋人”,这话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后来同学近江便是三岛的「懵懂情人」,这才让三岛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疯狂迷恋威武雄壮的男性力量。
三岛后期的复古主义、国家主义,或者说武士道,应该也不是慕强,是对自己本性的压抑,他本性就不是一个雄壮威武的人,年轻的时候就泡gaybar还借口是找创作的素材,但这样自己,和从小被教育的武士道贵族价值观格格不入,也不符合他祖母的期望。
他所谓的秩序重建和军国主义炫耀武力的霸道不同,也不是复古,是将秩序重建寄托于人的美学再塑造,类似武士道的样子,可这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所以他才一早准备好了要如何自杀的计划。
一个人如果是心灰意冷要自杀,可以自己投水自尽不留一丝音讯,三岛搞得这么壮烈,可能他不是要通过自杀离开人间,而是要将他这最后一部用“自己”写成的作品永远地留在人世。
三岛如果早一点出柜,也许不会去凑什么右翼的热闹,更不会内心的矛盾激化到必须要寻死解脱。
与影评无关——“男同性恋”与“女性化”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灰烬里闪过一道明亮温暖的光,那就够了
《苦尽柑来遇见你》看完了,过程中时而有感触,时而有心动、时而咬牙切齿、时而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再次被虚假的、美好的、编剧塑造的虚拟的世界感动着。女主是真切可见的苦难,是上世纪大多数东亚女人的一生:是无法上桌吃饭的苦楚、是把婚姻当作 ...
实在没忍住,于是今天的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展开对藤泽和章,也即是剧中竹马一角的人物弧光进行剖析。大概是因为松本大辉这张脸太适合演戏一个拧巴又内耗的人,我对此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毕竟我曾经也有类似的经验,所以对于这个人物角色, ...
绿色 是安静地失去 也是平静的重来
《乘船而去》看完了,导演是绿色控和细节控。电影里的绿色无处不在,绿色的树草、绿色的墙、绿色的河流、绿色的数钞机、绿色的桌布、绿色的广告牌、绿色的青苔、绿色的衬衫、绿色的油漆门、绿色的床单、绿色的铁窗、绿色的贴纸、绿色的沙发、绿色的酒 ...
《三大队》:萧瑟的风 寒冷的夜 巷口的黑影 唯有孤勇的心携带着一腔热血
看之前是不报任何期待 以为又是一个男导演的自我抚慰,看到10分钟后,我彻底的清醒了,好久没有这种被电影紧紧抱住的感觉了!整个电影的风格像极了古早的香港电影 闻起来有一股老树皮的味道 极其浓烈的江湖味 也是吸引我的点 也许是因为从小看 ...
狗神:“导演用一根阉割的手指 给现代边缘人群编织一个温柔残酷的童话世界 ”
一开始以为是Cult片 或者至少和A24一样风格的恐怖片 后来才发现是导演精雕细琢、别出心裁的商业片在卡莱伯精彩的表演下 我感受到来自创作者和表演完不谋而合的一场“反父权”革命如果被丢进狗窝里是心理上的阉割那么之后的断指是被迫的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