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Lynn'sLongHalftimeWalk(2016) 半場無戰事/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比利·林漫長的中場行走/中場休息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Lynn'sLongHalftimeWalk(2016)的劇情介紹
本片根據作家本·方丹(BenFountain)的同名小說改編。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Lynn'sLongHalftimeWalk(2016)的影評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IMDB和豆瓣上有明顯的評分差異,前者隻有6.2分,後者達到了8.3分,簡直差了一個級别。其實李的其他電影也有這個問題,這是為啥呢?當然,李安電影在中國的高評價,與他作為華人導演的特殊身份 ...
好片子。首先這肯定不是一部商業片,不要把他當成商業片類型片,雖然商業和藝術沒有那麼明确的界限。然後這部電影已經比一大堆商業片有意思太多了,除開精美的畫面,很多台詞也很有趣味性。好多人罵這部片子太慢了,不戲劇性,但是我覺得他不戲劇性卻 ...
在看完片子後,一股郁結之氣難以散去。我問男朋友,這是一個反戰電影嗎,但為什麼又是這樣的結局。前排影評道出了觀影後的不适感,這不是一個好萊塢式的英雄叙事,也不是一個宮崎駿式的反戰故事。李安拍的,是複雜的人生,漩渦般的矛盾。這其中,有人 ...
我看過了不多也不少的戰争片。在這之中,比利林恩絕對是個特殊的存在。不知道因為導演是中國人還是什麼其他原因,雖然拍的是美國兵的事,但我總感覺有種熟悉的感覺。不同于美式戰争電影大場面,悲劇内核中摻雜英雄主義,并和诙諧幽默的細節形成沖擊, ...
記憶中,戰争題材的電影,就像《戰狼2》,往往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贊歌,在主角的帶領下打敗敵人獲得勝利,由此我們獲得一種民族認同感和國家自豪感。但李安的這電影不是,比利·林恩作為一名赴伊拉克戰場作戰的美國大兵,親手肉搏刺死了所謂的敵人,由 ...
戰争片就不談正面的觀影體驗了,在我的标準裡直面戰争的殘酷是底線。本片從頭到尾幾乎不溫不火四平八穩,卻讓我看得津津有味,因為叙事視角真的蠻有新意的,鏡頭上不斷在風聲鶴唳的前線與歲月靜好的本土之間來回切換,劇情裡不斷制造“他們竟然在贊美 ...
今天再刷李安的這部戰争思考電影,除了在一些劇情細節方面有了新的确認,也是緣由在第一次觀影的時候對這部片子的印象就是它發生在一種特别糾結的心理狀态:戰場上生死之間你有沒有時間考慮英雄主義。隻是機緣巧合,一隻被遺落的攝像機記錄下了比利“ ...
從未離電影中的角色這麼近,都能看到演員眼睛裡的血絲,這不是一部主旋律,也不是一部反戰片,這就是一個男孩的成長,在人生的一個節點,學會主動的做出自己的選擇,走自己的路。對于戰争的看法,片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終究不是士兵們眼裡的戰争,士兵們的戰争,隻有上過戰場的他們才會懂。
美國人對戰争的态度幾十年來一直在倒退,當年批判越戰的電影可不是這樣。一邊回放殘酷的血淋淋的戰争畫面,一邊又和戰友們打趣說笑,“戰友情義”就能讓一切的懷疑消解嗎?那懷疑的意義在哪裡。不知男主的姐姐有未被說服,反正我沒有。另外一味批評高幀率有什麼意義,換成正常幀率内容也不變啊
4K 120幀 RealD3D 将觀衆瞬間拉近電影裡 開啟電影的新紀元 字符子彈煙花全都飛出屏幕 浮現在眼前 這不是關于戰争的電影 更是一個男孩在地球另一側的成長 短暫的中場休息 卻讓他意識到更為遠大的人生和目标 這才是其真正的含義吧
最觸動我的是結尾處林恩對拉拉隊女孩隻透露出一點離開軍隊的念頭,女孩就瞬間變臉,全然不似剛才甜美的模樣。我想起大學時我最喜歡的電影“她比煙花寂寞”,大提琴家杜普蕾患上絕症後用難以聽清的口音艱難說出“When you play,everyone loves you;when you stop,you are alone.”
很多人說李安是用東方人的情感,表達西方人的故事;用西方人的技術,拍東方人的哲學。其實在人性深處,哪有什麼東方西方,我們的焦慮,我們的恐懼,我們的困惑,我們的憤怒,以及我們的愛,都是一樣的。痛苦是個人的,痛苦也是全人類的。
看到中間差點悲憤得奪門而出。有人為了6000刀的補貼賭上性命奔赴沙場,有人随便花幾萬刀就為了搶一場球賽的前排座位。軍人在戰場每日面對生死和炸彈,而你所保衛的國家的人,他們隻關心你們是不是搞同性戀。
比利林恩們的痛苦被大衆無恥無情地消費 家人不理解 制片商利用 還有各種猥瑣的譏諷和挑釁 就連喜歡的姑娘也隻是愛自己英雄的頭銜 沒人在乎他們在戰場上到底經曆了什麼 再漫長的中場休息也隻是孤獨的煎熬 一旦入了軍營 就再也出不來了 也許隻有戰死才是歸宿 感謝安叔親身經曆般的120幀4K體驗 電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