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封信ラストレター(2020)的劇情介紹
岸邊野裕裡(松隆子)在姐姐遠野未笑的葬禮上,遇到了姐姐的女兒遠野鮎美(廣濑鈴)。無法接受母親亡故的鮎美,也無法打開母親留下的最後一封信。裕裡參加了要和大家報告姐姐往生的同學會,巧的是,她的初戀對象鏡史郎(福山雅治)也來了,兩人在一封封書信的聯系中串接起三人當年的故事。
最後一封信ラストレター(2020)的影評
留在原地的最後一封信
“無論多久都還會銘記高中懵懂回憶”,岩井俊二時隔二十多年還在拍一樣的東西,真是戲裡戲外都在踐行。一廂情願地留在原地,用空鏡、鋼琴曲、信件書籍拼湊起得青澀治愈幻境。隻是沒了筱田升的攝影變成了典型的日式清新青春片風格。在緬懷“車、馬、郵 ...
信
最後的一封信并不是遺書,因為有些人從未真正離去,這是一份很珍貴的禮物。看完《情書》再來看這部電影,才會發現,岩井俊二實際上在陪着觀衆一起,變得更成熟。少年時看到對雪山的呼喊,中年時看到信的陪伴,這些情節曆曆在目,最終化為觀衆面對生活 ...
空有“殼”,而忽略了“核心”
整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什麼都将講了,但什麼也沒講清楚”的感覺。空有“殼”而忽略了“核心”。1.因誤會而産生的 妹妹野裕裡 的線 還有忘年戀,本來發展下去很有看點,但導演似乎突然想起 她姐姐的存在,立馬把這條線攔腰斬斷了。2.“核心 ...
【去世的姐姐】【姐姐的初戀】【姐姐的女兒】【同學會】【書信】【塵封的往事】,橘生東八則為6.7分,生于東九則為7.6分。咋劇情這麼僵硬還不如中國版啊,海報也随便做的。廣濑鈴不應該演妹妹嗎!還不如鄧恩熙。神木隆之介怎麼可能長成福山雅治啊!!!長成绫野剛都燒高香了。中山美穗和豐川悅司演這兩個角色就很微妙哈哈哈,照這麼看國内不應該找胡歌該找廖凡。
《你好,之華》的違和感消失了。雖然中國版我也很喜歡,但是我覺得這個故事果然還是太日本了。航拍加配樂就是沖着我的雞皮疙瘩來的。
毫無疑問比你好之華優秀 無論演員還是場景 最重要的是故事舞台擱日本比擱中國自然太多了 但故事依然很平庸啊
一個劇本,拍了兩個版(雖然事先當然是知道的),故事和中國版反正沒差,但效果出來得好一些(畢竟當時覺得中國版的台詞是真的尬)(所以多給一星吧),以及稍微理解到他為何如此處理“家暴”的原因,因為似乎他想說的東西脫離了姐姐的死和家暴也能夠成立,某種程度上,一這種青春愛情片的普遍形式,需要這種作為過去-現在并營造出無可挽回的遺憾從而造成對青春戀情的追憶的阈限,因此在日版這個裡面家暴啥的就被淡化了許多,剩下的更多的便是作為結果的無力感(當然并不意味着我贊同這樣的引入以及引入之後如此處理。
(所以為啥當初拍中國版選東北?反正這個東北,真是兩個東北.......
(痞子在裡面幹了些啥?畫EVA?
現在想起來,所有關于寫信這件事的浪漫與深情,被日式影像填滿了記憶,從最早的《情書》到近兩年的京紫,中間還有來自坂元裕二時不時的劇作敲打,等待的焦灼,收信時的喜悅以及回信時的字斟句酌,是如今這個一切過于快捷便利的時代不可再現的情感體驗。在《你好,之華》裡感覺到的一切違和都消失了,畢竟這是一個比起中國,更适合發生在日本的故事。就像新海誠的主角永遠是少年少女,最真實的岩井俊二大概也停留在了90年代與21世紀初的幾年,他們不厭其煩地描繪着青春時代的一幕幕風景,我們流連\留戀于年輕這件事,因為那時還以為“未來有無限的夢想和可能,每個人都可以平等而不凡地活出自我。”
與《你好,之華》基本上是互補、共生的關系,各有高下長短。從運鏡、布光、情節差異等角度看,本片更理想主義一些。松隆子演得非常出彩,塑造了一個懵懂、稚拙而羞澀的形象,很難想象在《告白》10年之後,松隆子還能作出如此少女心的演繹,恍若重回22年前的《四月物語》。廣濑鈴和森七菜的表演被張子楓和鄧恩熙秒殺。福山雅治和秦昊的扮相神似,無怪乎當年《你好,之華》劇照下有那麼多驚呼福山叔附體的豆友~ 部分場景慢鏡運用确實有點過頭,不過還是那句老話,岩井俊二絕并不隻是靠高光、慢鏡和鋼琴曲而已。航拍空鏡稍多,其實可有可無,反而令我如此念及《你好,之華》裡尹川由之華引介給之南時靈動的持續環繞鏡頭。兩女兒夏夜放煙花場景猶如是枝裕和亂入。中山美穗與豐川悅司同《情書》一樣演了最後走到一起去的情侶,雖然畫風大變。(9.0/10)
Anone之後再也不會想黑すず了,這種海街日記的角色隻有她能演活。等了一年多的岩井俊二,靜谧的仙台的夜晚,蔥蔥的綠林和清涼氣息的瀑布。每一個住在仙台的人都一定會喜歡這份安甯。宮城出身的導演再多些吧快把這份美好傳播給世界!被耍得團團轉的福山叔,一個男性視角的戀愛物語。笨拙的書呆子,帶着小小的自戀和自卑。被别人傷害也傷害别人,殘忍而可憐。被“那是我的錯,但是不是你的錯”擊潰。加上小林武史的黃金搭配,絕了。夜場看完出來下了小雪,卻仿佛覺得春天快到了。感謝溫柔的力量。
原來岩井的本意是一遍遍擦拭屬于舊日的血污,這顯然是中版的溫厚純良無法述及的。電影取景于導演的出生地宮城縣仙台市,于是我們看到了那些由陽光、雨水、蟬鳴、綠蔭、庭院共同組成的故鄉的哀愁。葬禮後的航拍如同對人世最後的回望,進家門前須撒鹽将髒東西隔絕在外,抹去淚痕繼續嬉鬧。如果說中版是以演員的浸入為核心的緬懷,日版反而是以環境的抽離作為血骨,情緒的停駐與震蕩永遠伴随着生活的前行,将過去的埋在過去,忘卻是最好的紀念。看過松隆子的憨傻,才明白迅哥的表演中差得那麼一點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