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徒LaReligieuse(1966) 安娜凱莉娜之修女傳(台)/信教的女人/修女/TheNun

導演:雅克·裡維特

編劇:讓·格呂約爾/丹尼斯·狄德羅/雅克·裡維特

主演:安娜·卡裡娜/莉澤洛特·普爾韋爾/米切林内·普雷斯利

語言:法語

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1966-05-06(戛納電影節)/1967-07-26(法國)

法國 135分钟

女教徒LaReligieuse(1966)的劇情介紹

在18世紀的法國,女孩蘇珊娜被迫違背自己的意願宣誓成為修女。三位上級嬷嬷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對待她,從母性的關心,到虐待狂的迫害,到同性的欲望。在這部忠實改編自啟蒙哲學家丹尼斯·狄德羅(DenisDiderot)對宗教濫用的猛烈抨擊的作品中,蘇珊娜的美德給每個人都帶來了災難。

女教徒LaReligieuse(1966)的短評

  • vivi

    3.5 真覺得狄德羅這部小說該給布努埃爾拍。跟2013版相比,Anna Karina真是完勝Pauline Etienne,其他所有角色都是陪襯,安娜的眼神又純真又放蕩,表演真心贊啊。2013版是配角更出彩,女主太稚嫩。“永遠不要懷疑一個真心愛你的人”這句話簡直人生最大欺詐之一。

  • 眠去

    幾乎全是遠景啊,連張特寫都沒有

  • Danny

    想到文本是出自狄德羅的小說,就有趣味多了。狄德羅不僅是百科全書派代表,還是法國大革命裡的一個重要人物。法國大革命之于路易十六時期的風格,新古典主義之于洛可可,想來文本無非是号召民衆回歸一種更具moral(道德感),其實并非是反抗宗教,更多是一種呼籲社會重構道德風潮,回歸宗教信仰,對忠貞德行的一種贊美。對照,同時期薩德的《純潔的眼淚》,就更有對照的意味。總之,電影很好地還原了狄德羅筆下的那種新古典主義的簡潔之美。想來在68前夕拍攝這樣主題的電影,法國社會處于一種風雲變幻時代,當時年代重新對文本的解讀,也顯得有趣。安娜的表演也讓女主顯得可信。回歸到文本,suzanne這個名字在神話裡,也是純情少女被老男人色誘強奸或者被偷看洗澡的女主,似乎從狄德羅為女主取上這個名字時,就注定了一場道德悲劇。

  • censored dump

    影城1廳。4.5/5,字幕機一塌糊塗但片子真棒,一個虔誠到不願假裝calling的靈魂,如何被抛入規訓的修羅場,如何以精神的純真,暴露身為女性的“原罪”——沒有成為主體的選擇,隻能是服從、把玩、訓誡的客體。即便從修道院的實體走出,修道院仍然作為隐喻,投射在社會結構,“這件長袍已經深入骨髓了”,這種視野當然是曆史性的,所以會有不斷的牢籠構圖,壓抑的室内機位,風聲鳥鳴的環境聲,以及滿篇灰冷中律師出現時的暖色。但安娜又演出了“故事”的肉身,是我看過她最有深度的角色,同時像是異教徒、誘惑者和受難的聖徒(感覺隻有阿佳妮能演出來),無人與她同道,因為她試圖選擇不存在的選項。

  • 1

    有許多東西未充分表現出來,可能是演技欠缺,也可能是裡維特缺乏獨特的闡釋,技術是正常的,但在此類題材中實在算是平庸之作,無甚奪人之處;裡維特可能隻想靠結尾來挽救他這部拍得非常短的冗長作品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女教徒LaReligieuse(1966)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