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影子的少年》類《漫長的季節》,輕懸疑,重親情,但整體觀感不如《漫長的季節》,無論是故事編排、喜劇設計、懸疑鋪陳,還是節奏推進、結尾構思都差幾個檔次。
雖然兩者的基調都是悲情,但《漫長的季節》最後是向前看,放不下的都該放下了,過不去的都讓他過去吧,所以桦林三巨頭都是以笑退場的,基調完成了一次大逆轉,《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是接受了,更具現實寓意,這讓該劇的主題升華了。
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爽,有的大都是就這樣吧,邊傑還是死了,小七不是豆豆,小王士塗依然沒有找到被拐賣的孩子,邊美珍沒有裝瘋賣傻來個反轉,她就是病了,小七先是邊傑的影子,後是豆豆的影子,但他最終選擇了做自己,到有海的地方做自己,與其活在他人陰影下,不如做一個為自己的好人。
不過,《看不見影子的少年》的好也就到此為止了,開頭幾集劇情确實緊湊,1984、1993、1996,三條故事線并行,留下許多懸念,誰綁架了豆豆,三少年失蹤案的真相如何,小七是邊傑嗎,金滿福背後隐藏着什麼,金燕的行為舉止有些怪異,邊美珍是不是裝的,杜一和他父親究竟是不是幫兇,諸多謎團叫人忍不住繼續看下去,迫切想知道答案。
《漫長的季節》也是如此,失蹤、尋找、命案、查案,以前的種種抽絲剝繭,越接近真相越壓抑,這種像讓《看不見影子的少年》開了一個好頭,殘酷讓人想看到發洩,發洩後讓人想看到釋懷,《漫長的季節》選擇了這樣一條路,而《看不見影子的少年》與之正相反。
中間那幾集有接近殘酷的趨勢,可沒有發洩,小七承認不是邊傑,是個被路邊撿來的孤兒,被慶爺當成工具,好不容易交到個朋友結巴卻因吞刀片而死,邊傑身上沒有奇迹發生,金滿福因親情蒙蔽雙眼做出下作之事,他們都是被逼,但不是無奈,屬于在當下有解,因此在情緒觸動上不強,與犯罪分子的動機難以共振。
反觀《漫長的季節》,沈默、王陽、傅衛軍、王響、龔彪、馬德勝,他們的犯罪與出手都是被逼無奈,他們不這樣做就活不下去,所以觀衆打心底裡會有原諒的念頭,從而暫時忽略邏輯是否合理,懸疑不夠懸疑,專注于他們的命運如何發展,但《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沒有做到這一點,就會讓觀衆思考推理分析部分。
當大家來找茬占據主導,《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就錯漏百出了,這也是本劇最大的毛病,注水、重複、真假不明。
後面那幾集基本都是複制粘貼,每人一段羅生門,杜一、金滿福、金燕、杜元憲恨不得一個案件說出好幾個版本,真真假假,看似迷霧重重,實則叫人難信服,導演會在幾個版本中選一個版本,然後自圓其說,但說服力并不強。
如金滿福說自己得知人販子綁錯了人後從中間人那裡找回了豆豆,但因害怕把他放到橋上就走了,可以他前期喪心病狂、病态十足的表現來看,金滿福大概率不會這麼做,要是豆豆順利回去,并向王士塗說出真相,再與回到家的邊傑一對峙,他所維護的家頃刻間崩塌,極大可能是導演給觀衆留了個希望,不想讓事實過于殘忍。
不止是五花八門的羅生門,還有xx蹲完xx蹲,先父親自首再兒子自首換回父親,又女兒自首再父親自己換回女兒,來來回回的水,案件進展靠的不是調查取證,而是借力親情,隻要兒子愛父親,父親愛女兒,父親愛兒子就能破案,如果他們之間的愛有半點動搖則破案無望。
如得知三少年失蹤案的真相靠的是杜一愧對父親,邊傑遇害案靠的是金滿福深愛女兒,王士塗牽挂兒子,這樣一來,偵破則變成了你方哭罷我登場,哭着哭着就水落石出了,頻繁閃回就撥雲見日了,與《漫長的季節》的雙螺旋解構相比,《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在剪輯方式、劇作結構、叙事能力上還欠火候。
尤其是兩集大結局,盡管文本沒有落俗,上演皆大歡喜,但反反複複的煽情卻喪失了落筆懸疑的主題,導緻冗長、拖沓随之襲來,其實完全可以壓縮幾集,畢竟大多數觀衆在十二三集左右就能推導出大緻脈絡了,結尾基本與觀衆的猜想一緻,再繁雜就有些畫蛇添足了。
現在是16集,導演做做減法,删掉一些無關緊要的劇情,分個輕重緩急,突出誰是主角和主線,三個時間段的聯系再緊密一點,或許能讓質量上一個檔次,雖然目前的成片也還不錯,但更好不是更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