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覺得這部電影荒謬到無聊,說的大概是:一個普通自卑幾乎一無是處甚至有點神經質的女人固執地想要找到自己的真愛,并且還相信拙劣的童話,以為自己終于找到了“真愛”,皆大歡喜,he.

fine 我給三星,歸類為不喜歡。

但是轉念一想,如果這部片子其實是一部悲劇,那倒也不至于讓我給出太差的評價,所以我又把它從三星改成了四星,并且換了一種理解方式,手動替電影結局後留白。

#先說解讀成四星的方式——整個電影都是一場謊言,它真正想表達的在結局之後。

一個普通自卑幾乎一無是處甚至有點神經質的女人固執地想要找到自己的真愛,并且相信了拙劣的童話,最終以為自己找到了“真愛”。

電影結束了,我的疑問開始了。

1-人真的能徹底逃離孤獨嗎?通過依靠另一個人?

如果真的是這樣,這世界一定是一個人和人之間的巨大連連看。

2-世界上真的存在她想要的真愛嗎?

都說了出廠設置一人一個盒,真愛這種東西不是人與生俱來的标配吧……覺得找到真愛了我會誇你幸運祝你幸福,但硬找真愛……從統計學上來說,可能性非常低。

3-綠光的說法确實浪漫,但真有用啊?

拜托,原本它就隻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和人類情感毫無幹系。是小說作者制造的浪漫情節,為愛做夢的人點燃的存放在虛無裡的燈。

但你把它和一個現實的人(不論男女)聯系起來就不禮貌了,“因為我們一起看到了綠光所以我們會幸福”,這種說法你看像話嗎?和我家貓說它都不信。

(注:我家貓是個吃飯拉屎都做不好的傻子。)

而在結局之後,我總覺得她的寄托會随着兩人之間激情褪去後的巨大差異而摔碎倒地上,到時候的她隻會被更深的孤獨和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包圍。

解讀到這裡以後我總覺得經典電影不應該這樣,所以才倒回去重新解讀的。

所以如果整個電影是一個騙局,它真正想表達的在影片結局之外,那我還能接受一點—

不要相信童話,不要寄托外物,建造自己的内心,讓自己擁有獨自旅行的能力,甚至可能需要做好是整個人生都獨自旅行的準備。

這麼想果然舒服多了——多好的電影,隻是它表達的實在是太隐晦了,隻有我這樣的聰明人才看的出來。

開玩笑啦。這也隻不過是我從這部電影裡看到的哈姆雷特,至于别的人,能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愛怎麼理解都可以。所以我才一直很堅持每個人的意見都是偏見嘛。

###解讀成爛片的方式——是的,它是一部普通人最終通過努力找到了真愛并且He的喜劇

如果人類是一種造物,很遺憾人類被制造的時候并不是成對出廠的,想要幾乎完全契合的靈魂和伴侶也太天方夜譚了吧。

我明白女主的孤獨和渴望,但我始終覺得她不理智。「綠光」是作者在書中寫下的浪漫意象,小說裡的男女主人公可以在虛構的世界裡獲得永恒的愛,但是現實中誰信誰完蛋。

和第一天見面的男人看到了綠光,并不代表着你也能獲得如小說般的幸福。

你感到極緻的孤獨,并且迫切地追尋伴侶逃離孤獨,你自卑普通敏感格格不入,卻想要有人完全契合你的心意并且真摯地愛你。

做夢都不敢這麼做。

我不喜歡女主,我想電影本身也并沒有把她塑造成令人喜歡的樣子,但是塑造得很真實,一個笨拙渴望愛的女人,最終……收獲了奇迹般的幸福?!

fine,你開心就好。(打開豆瓣點三星)

好啦,除了兩種亂七八糟的解讀方式,其實整個電影的制作水準我覺得還是在線的,會有喜歡的細節在。

1-我在孩提時候看過這本書,現在已經忘記了。

路人對《綠光》的讨論。

作者一旦完本了某一本書,或許隻是經曆了一個寫作時期,但影響的說不定是數百萬人——加起來的千萬年。

讓人相信綠光這樣的美麗謊言,本身大約也是文學的魅力所在。

2-從枯燥而刻意的調情中逃離。

如果人類連連看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那我也一輩子單着好啦。穿着性感内衣在海邊喝酒抽煙,和一看就不怎麼樣但很想找人上床的男人虛與委蛇,高興(真的高興啊?)地聊着漢堡香腸車轱辘話來回轉……神經,女主看了逃了,我看了也想逃,甚至想把他們打一頓再逃。

3-想不到什麼了,大段的對話讓女主這個人很有活人感,很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我不太喜歡的人。

4-真的沒有想說的了吧。

看整個電影看的很不專心,因為是一邊包小馄饨一邊看的,看的時候我媽還在邊上評頭論足例如:哇這些人這麼大太陽在海邊不曬死啊?哇他們外國人就是精神有毛病!哇外國人怎麼穿成這樣呀?哇法語你能聽懂嗎對了某某阿姨的女兒要去英國留學一年到底有什麼意思啊!

總之吐槽很多,我還要計算小馄饨皮和肉怎麼同步消耗的問題,所以基本上算是亂看的,說不定多年以後再看會有别的感受吧。總之先随便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