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和《毒液:緻命守護者》這樣進口片狂歡的11月,出現一部中低成本的《無名之輩》。

《無名之輩》首日票房915.42萬,僅是同期上線的《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票房的九分之一,在進口商業大片的雙路夾擊下,票房表現有些慘淡。不過該片口碑上較《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和《毒液:緻命守護者》出色了許多。

《無名之輩》既沒有《我不是藥神》的立意來得深刻,也沒有《西虹市首富》的設定來得接地氣,更像是一部“治愈系”的文藝佳作,而非一部“逐利”的商業片。

群像浮世繪+荒誕喜劇

中低成本投資的《無名之輩》和《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毒液:緻命守護者》這樣的進口大片同檔期競争,很難在票房上突出重圍,不過該片憑借喜中帶淚的故事、底層人物的立意已然在口碑上取勝。

與《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的奇幻冒險和《毒液:緻命守護者》的驚悚科幻不同的是,《無名之輩》是一部小人物的群像電影。

該片講述了一群生活在社會不同軌迹上的小人物,在貌似和平盛世的小城裡,因為房地産老闆的“消失”、馬先勇的失槍、兩名劫匪的持槍搶劫從而被陰差陽錯地擰到一起,發生的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誕喜劇,是一個典型的讨巧的小成本電影設定。

影片聚焦現實,通過刻畫底層人物的戲劇人生,傳遞了關于人性的思考,再加上演員精湛的演技,這樣的立意對于看慣了商業大片的觀衆而言,更容易獲得好評。

窮困潦倒但依舊懷揣協警夢想的潑皮保安,一心求死的癱瘓毒舌女,外表強悍卻内心柔軟的蠢匪,紙醉金迷的按摩女,為了尊嚴回來的跑路老闆,沖動叛逆的中學生等等,《無名之輩》表現了小人物奮力掙紮的一面,傳達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正如海報宣傳文案,“人生如戲,笑着活下去”。

《無名之輩》采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将悲慘的故事用笑着的方式傳遞給他人,看着别人的故事,卻能窺得自己的影子這樣的“移覺”能夠讓觀衆感同身受,再加上荒誕的風格和喜感的故事很容易讓觀衆忽視邏輯和劇情上的小問題,拿到較高的豆瓣評分。

“治愈系”+非“逐利”

《無名之輩》在黑色幽默風格的規則内,是一部質量上乘的佳作,卻又是一部較為小衆的 “治愈系”文藝片。與同年大熱的兩部國産喜劇電影《我不是藥神》和《西紅柿首富》的票房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無名之輩》關注小人物的内心世界,運用“事與願違”和“陰差陽錯”的戲劇性元素,放大了小人物的悲慘,讓觀衆看到他們的痛苦,雖然這樣的設定非常接地氣,但是“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過于悲慘的常規人物設定反倒沒了深度。

而《我不是藥神》将真實的故事搬上熒屏,講述了百姓 “看病難,看病貴”的生存之痛,折射出病人的生存困境和藥販的道德困境,這樣的影片帶給了社會對于醫藥行業的思考,更有深度。

《我不是藥神》的靈感來自于2015年熱議的“陸勇案”,原型人物是一名白血病患者,因為幫助病友購買低價的印度仿制藥格列衛,被稱為“藥俠”。随着影片的大熱,仿制藥、高價藥等醫療問題開始走進大衆的視野,當時就有不少觀衆表示,“格列甯”這麼貴,現實生活中的白血病患者将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

《無名之輩》在立意上不如《我不是藥神》深刻,而在呈現方式上也沒有《西虹市首富》的接地氣。

《西虹市首富》講述了王多魚在一個月内花光十個億的故事,别緻的出場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有十億,你該怎麼花?”這樣的假設就像是天上掉下一筆錢,剛好砸中你的感覺。

《西虹市首富》通過屌絲逆襲+笑點不斷+接地氣的設定迎合了年輕人對于“一夜暴富”的幻想,成為了票房爆款,雖然也因為設定的原因豆瓣評分不佳,但卻拿到了20多億的高票房。

而《無名之輩》關注了社會的底層人物,更像是生活中的你我他,但是實際上,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生活的失敗者,這樣哀傷的設定将影片局限在了小衆的市場。此外,影片的笑點也背負着沉重的故事,不能讓觀衆輕松地捧腹大笑。

《無名之輩》更像是一部“治愈系”的文藝佳作,而非一部“逐利”的商業片。而《我不是藥神》和 《西虹市首富》或許是一個雙向的借鑒,要麼深化主題立意,引起社會關注,以口碑撬動票房,要麼适當地接地氣,拉近與觀衆的距離,以通俗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