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得知這個電影拍攝時間隻有十幾天,怪不然我覺得挺潦草的,感覺有許多細節可以做的更加完善

先說優點

開頭鄭Sir是一個努力但失敗的老師,一封遺書讓他想起了小時候的一個日記本,一句相似的話。“我覺得自己不重要。”鄭Sir在腦中想象自己大聲反駁領導,被點的時候卻隻敢小聲配合。他這麼平庸,這麼失敗啊。所以任誰都沒有把他和那個“天才”弟弟聯系在一起,他一定是那個平庸的哥哥。 哥哥提到自己以後想做個老師,這也印證了鄭Sir的身份。所以就算他受盡了這些,他最後也長成了一個大人,甚至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職業,所以他後來其實過得還不錯吧。所以就算他已經爬上了天台,我也笃定他沒有跳下去。當畫面一轉,出現葬禮,弟弟抱着日記本哭,我都以為是東亞小孩祖傳技能——想象用自己的死亡來懲罰大人。想象自己從高樓上一躍而下,平時打罵自己的父母隻能抱着自己的屍體哭天搶地,追悔莫及。我用了幾分鐘才反應過來,跳樓是真的,鄭Sir是弟弟。原來就算小時候無比天才,長大也隻是平庸的人。直到此處這個反轉做的還是不錯的。不過後續就越來越無聊了。

鄭Sir與女友十分恩愛,但一個孩子打破了這種平靜。童年的記憶永遠留在他腦裡,所以他不敢要一個孩子,他沒準備好,也許這輩子都準備不好。我感覺導演這裡應該是想把鄭sir長大後想要組建的家和小時候的家做一個互文。正是小時候導緻了現在。

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說的是太好聽了點兒。這句話其實想表達的意思可以理解成“你當父母你也發瘋。”當你有了孩子以後,你會成為一個跟你爸媽一樣有病的爸媽。然後培養出一個跟你一樣無能無用的孩子。

缺點

父親這個角色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符号,代表着家暴,隻會打擊,責罵,大發脾氣。唯獨在病房裡吃燒麥,那個看兒子的眼神讓我感受到了一絲人性,感受到這個角色的思緒。似乎在閃耀,但隻有一刹那。其他時候父親真的太符号化了,他們這個家除了吃早餐就沒什麼日常生活的戲了。

母親這個角色前面塑造得是稍微好點的,她對自己的孩子有愛。但這個家也搞得她精疲力盡,為了哥哥她受涼很多委屈,這仇自然就記下了,所以随時都表現出嫌惡。但在哥哥離世後,她竟然是什麼都沒說直接走了?再也沒出現過。。。。

這個家有點過于奇葩了,所有的戲都僅限于虐待哥哥,全家隻有弟弟和他一起偷偷出去玩那裡是快樂的。塑造得好單薄。如果能加入一些家庭氛圍和睦一些的群戲感覺會更加完整,以樂襯哀。

父母對孩子偏心是常有的事,不過都是自己的孩子,最基本的愛還是有的,不能把孩子給養死。我看過一個up分享她養貓的生活。我思考了一下我對我家貓的态度,簡直一模一樣,我也不能養孩子。【第一次品嘗到“權利”的滋味,就是第一次當父母!-哔哩哔哩】

第一次品嘗到“權利”的滋味,就是第一次當父母!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最近看到了許多看似光鮮的up主分享自己的原生家庭。原來大家都過得那麼不幸福。關于“偏心”的故事有那麼那麼多。越來越開始懷疑家庭這個東西還有必要存在嗎?【26歲我為啥住廢棄房?爸媽生小弟弟!爺爺有後奶奶!我多餘了-哔哩哔哩】

26歲我為啥住廢棄房?爸媽生小弟弟!爺爺有後奶奶!我多餘了_哔哩哔哩_bilibili

凡人張的父母也曾努力救治過他,後來選擇了生弟弟,對大兒子不管不顧。

【如果家庭帶給你的不是幸福。。-哔哩哔哩】

如果家庭帶給你的不是幸福。。_哔哩哔哩_bilibili

nya醬的媽媽曾拉着她去紫砂

【今天母親節,發現我媽拉黑了我-哔哩哔哩】

今天母親節,發現我媽拉黑了我_哔哩哔哩_bilibili

起司的家人根本就不算家人吧

【輕生的學生,家暴的父母,做了老師後我非常崩潰......-哔哩哔哩】 “沒有用的老師,我的爸爸媽媽就是不愛我。”

輕生的學生,家暴的父母,做了老師後我非常崩潰......_哔哩哔哩_bilibili

【【孫一甯】有的人終其一生,不過是在治愈童年的不幸。-哔哩哔哩】 孫一甯竟然也得不到父母的愛。學會接受父母不愛孩子這個事實。

【孫一甯】有的人終其一生,不過是在治愈童年的不幸。_哔哩哔哩_bilibili

【傅首爾:當一個孩子手裡有一百顆糖,他怎麼會介意分享-哔哩哔哩】 第一次聽傅首爾這段辯論就非常打動我。原來那麼開朗的傅首爾,童年如此不幸福

傅首爾:當一個孩子手裡有一百顆糖,他怎麼會介意分享_哔哩哔哩_bilibili

這個世界的苦難太多太多。根本說不完。

在這種沒那麼喜歡的電影,我又開始鑽牛角尖了。這麼想要好成績,為什麼你們都不給他輔導功課啊?這麼有錢,請個家教不行嗎?小學課業隻要認真教肯定能學會吧。能請鋼琴老師,不能請别的嗎?

《年少日記》着重偏向于對主角情感的挖掘, 讓觀衆随着電影洞悉男孩為什麼跳樓。不過我還是更喜歡《陽光普照》重點放在活着的人身上,父親的塑造無法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