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衛小娘屋裡的裝飾,供奉着觀音畫相說明她心地善良慈悲,案幾上擺放着書本說明她偶爾還是會讀書,窗台前的一盆殘梅給這個冰冷的房間帶來了些許的彩色,後來明蘭去勸英國公獨女張大娘子那窗前也摁着一盆相似的梅花,在這劇裡這樣的擺設是不是都象征着屋主人孤傲、獨立的精神意境。

  她繡了一幅《李娘子鎮守娘子關》,許多小夥伴分析過從李娘子的故事來映射衛小娘的性格——既不仰仗父親兄弟,也不仰仗丈夫兒子,一樣能于陣前抵擋百萬雄兵——這幅畫以及畫上的故事象征了她的性格底色,在她死前将這幅畫給了明蘭,又意味着某種精神傳承。

...

  衛小娘自己說,大娘子娘家勢大,是有尊貴,林小娘最得寵,是有體面,而自己是家裡人得病被賣入盛府,跟她們自是不同。我說劇裡的改編比原著更好,衛小娘之死,在明蘭這個人物來說,是以她自己的生命給明蘭上了人生最殘酷且最血淋淋的一課。

  衛小娘不聰慧嗎,她其實很聰慧。明蘭訴了份例被克扣之事,她攔了幾攔終究沒有攔下,她也勸盛紘說不要驚動各方,但是沒用,她既沒攔住明蘭的控訴,也沒攔住盛紘驚動各方。這說明她其實是了解盛紘的,她大概能猜到一旦驚動各方可能自己不會得到一個什麼好結果,但是她沒猜到的是,林小娘能狠毒至斯,當盛紘去找大娘子理論的時候,一張大網就已經給衛小娘準備好了。

  或者說,衛小娘也許對盛紘還抱有些許的期望,替她拿回屬于她的份例,雖然自己也許日後在這院子裡的生存可能會更難,但是她沒料到,事情最終能演變到那麼糟糕。

...

  這一段劇情,衛小娘雖然稍有些後知後覺,但是她這幾次态度的轉變可以看出來,她其實也是懂一些在這些後宅院裡的生存之道的,并且她也算是殺伐果斷壯士斷臂得決絕,尤其是最後的表态,從苦主到喊冤,從喊冤到求清白,再到最後直接認罪認罰,她是一步一步地看清楚事實,然後做出了斷尾求生棄卒保車的決定。

  這個時候的衛小娘,已經不再是那個鎮守娘子關的李娘子,而是一個僅僅隻想保住小蝶性命卻幾乎無力可出的主子了,她當時做出來的那個決斷,确實是将傷害降低到最小的一個決策了。這個事件裡我們能看到的是衛小娘的聰慧與清醒,但也看到了她在絕對權力下的無力與妥協,這也許也是給她悲劇人生的最後絕唱埋下了一個伏筆。

...

  每次看到明蘭哭着去找郎中,每次看到衛小娘給明蘭做最後的叮囑時總不免悲從中來,假如,如果,也許,奈何……文本裡的衛小娘連一個正式登場的機會都沒有,明蘭上場的時候,她就已經死去了;劇集裡的這個衛小娘,美好,聰慧,善良,知書達理,不争,無為,清心寡淡,并且她給明蘭的處世哲學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劇集改編,這一筆,改得是真好。它借書中一個已經死去的名字起死回生,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人物形象,用她的死亡打開了這場宅鬥大戲的最初序幕,同時也給明蘭的處理哲學打上不滅的烙印。劇版的改編讓衛小娘之死變得更有意義。

  衛小娘臨終之前叮囑明蘭說:凡事,活着最大。這是明蘭最重要的一堂啟蒙課,它無關知識,它關乎生存,在這後院深宅之中,能活下去,也許才是自己最大的倚仗。

  以上,2025-11-04 17:46:59;乙巳蛇年丙戌九月丁醜十五。

...

《知否》文本:劇集給了她更多

《知否》顧廷煜:天妒英才恨斷病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