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嬛傳》越看越覺得裡面每個人都很難以絕對的好壞論斷,皇帝有無情也有無奈,甄嬛有得意也有失意……漸漸更多了對人生的悲憫和同情。

今天要寫的這個人很多觀衆不喜歡她。

先聲明一下:這不是一篇洗白文,隻是嘗試抛棄習慣性代入的主角視角/上帝視角,希望能站在每個人物自身的立場去分析行為動機和事件走向。請讀者們也暫時放下好惡,平心靜氣地讀下去。

将果郡王一步步引向死亡的不是甄嬛,也不是皇帝,而是一直深愛他的浣碧。

...

這要從小像事件說起。

浣碧在宮廷宴席上“不小心”打落了果郡王收着的香囊,露出了帶有甄嬛小像的剪紙,在衆目睽睽之下,為了打消皇帝的疑心,逼果郡王和甄嬛就範,一起謊稱小像是浣碧的,引皇帝賜婚果郡王。

...

...

從前看這裡,覺得浣碧真自私,搶姐姐的男人,還要逼姐姐主動提議賜婚。

多年後再看才明白她也有自己的無奈。

在此之前,皇帝與甄嬛閑談時流露出想納浣碧的意思,吓的她當場驚掉了手中的東西,下跪求饒。

...

浣碧一路跟着甄嬛,看着她起起伏伏,得寵失寵,禁足流落,吃盡了苦頭。

看清了這吃人的皇宮,看透了皇帝的涼薄。

甄嬛像純元,自己又像甄嬛,納她不過是又一次愛情替代,就算不是為了果郡王,她也斷斷不願意委身皇帝。

但是皇帝起心動念一道旨意下來,她根本沒辦法拒絕。所以必須想辦法脫身,而且越快越好。

脫身的最好方法就是嫁人,當時皇帝看中玉娆時甄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幫着玉娆做的。

...

這一點她知道,甄嬛也知道。但是甄嬛卻沒有幫她。

把自己一生摯愛拱手讓人,談何容易。這麼有格局的甄嬛,如此願意成全的甄嬛,要下決心,依然是很難的。

人人都有私心,人人都會從自己出發考慮問題,自私是最本能的人之常情。

真的不必苛責别人,也大可接受自己。自私而不害人已然很好,自私而懂得助人是很美好的善意。

關于自私的讨論,很喜歡李誕在《奇葩說》上的一段話:“曆史已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維系,靠的是我們這樣‘自私’的人。

我們這樣自私地活着,但是不傷害别人,這個世界才能運轉。

而正是那些為了所謂宏偉的事業,為了一些遠大目标,不計後果地犧牲别人,犧牲别的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

浣碧的确自私,她的自私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她的愛也不全然是自私,在淩雲峰她成全了甄嬛和果郡王,或許有嫉妒,但沒有怨恨,這已經超過了很多人。

現在情況緊急,時間不等人,甄嬛不幫她,隻能想辦法自救。

...

她當然想不到一個為了解脫困局的小像竟成了殺死果郡王的前奏,因為以她的眼界,根本看不懂皇帝。

皇帝和果郡王的關系是很微妙的。

皇帝享受着兄友弟恭,同時他又嫉賢妒能,不平衡果郡王得到了皇阿瑪的舐犢之情,忌憚他觊觎皇位。

正是了解皇帝的心理,果郡王才事事忍耐克制,給自己和額娘謀個平安。

小像爆出來,給了皇帝一記驚雷,原來果郡王身上還有自己不知道的事。他培養夏刈和血滴子,就是為了窺視朝臣,提防不臣之心。

在皇帝眼中應該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怎麼可能被人蒙在鼓裡。

這件事讓沉浸在手足之情裡的皇帝醒了神兒,這對果郡王來說是很不利的,他多年營造的逍遙不争人設開始在皇帝心中動搖了。

...

...

直到他接受了皇帝的提議,同時迎娶浣碧和孟靜娴,向皇帝再一次展示自己的臣服,皇帝的心才安。

緊接着浣碧又辦了第二件事,出于嫉妒把采蘋獻給皇帝。

她這麼做不過是不想有一個既美麗又深情的女人在果郡王身邊伺候而已。

就像生活中不喜歡男朋友和長相好看的女孩兒搭讪聊天一樣,即便知道沒什麼,但那種潛在的比較和威脅,總讓人試圖把危險扼殺在源頭裡。


...

這是錯麼?不過是平常人都有的平常心罷了。

但在皇帝眼裡這就是錯。三阿哥與瑛貴人,男女之事,沒親眼所見,誰勾引誰真說不準。

況且疑心易生暗鬼,一旦存了疑,明明不相幹的兩件事就會穿針引線地連在一起。

而且這時皇帝身體已經開始衰退,早不複當年抱着嬛嬛滿街跑的盛勢,果郡王卻正值壯年,他心裡的疑雲又被勾起來了。

這也很無奈,手中的權力越大,越恐懼失去。孑然一身,自然了無挂礙。

還好果郡王沒有什麼實際的錯處被抓到,躲過一劫。

...

直到熹貴妃被和親,他帶着家臣飛奔營救,浣碧沒有成功勸阻,是又一次失敗。

這次皇帝和果郡王的關系近乎破裂。

如果浣碧成功留住了王爺,或許能夠打消皇帝的疑慮,得個平安終老。

...

但是她的格局太小了,隻能用閨閣女人的眼淚、哭鬧來挽留男人,這些對果郡王是沒有用的。

她沒法像甄嬛那樣引經據典,分析利害。對時局和潛在的危險更是一無所知。

果郡王的選擇給了皇帝一個訊号,這個人一旦觸及底線,就會不惜一切去争取。這次是熹貴妃,下一次可能是萬裡江山。

如果是江山,皇帝一旦崩世,三阿哥庸懦,四阿哥前朝沒有依仗,六阿哥還小,一個不小心果郡王就是另一個多爾衮,取而代之也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皇帝開始對付果郡王。

...

把果郡王調離京城,是最後一點仁慈。

為了曾經一起長大的情分也好,為了這些年兄弟友愛也好,為了成全自己的名聲也好,算是給他留了一條生路。

如果果郡王到塞外隻做一個逍遙王爺,吟詩吹笛作畫,不那麼戰功赫赫,不那麼治軍嚴謹,不那麼深得人心,是不是有機會活下去?

但愛新覺羅•允禮絕不會這樣選,因為他有自己的驕傲和承擔。

世上的事本就沒有如果,成年人是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的。

這個代價其中也包括生命。

人走到最後歸根究底是自己的選擇。

...

皇帝真是因為家書殺果郡王嗎?

不全是,堂堂天子當然接受不了自己的女人被觊觎,連兒子都不可以更何況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但是他更接受不了自己做不到的事被果郡王做到了。

不僅保家衛國,還深得民心,自己真的比不過他,而且自己行将就木,他卻有大把機會。

一個站在頂峰的男人,沒有什麼比這個打擊更大了。

在生命無可回轉之時,能選擇的無非是接受或者毀滅。他選擇了後者,浣碧保留的家書成了絕好的借口。

...

...

一封封寫着“熹貴妃安”的家書,冠上一個觊觎皇嫂,意圖謀反的罪名,讓皇帝師出有名。

浣碧留着家書,無非是每一封都寫着“玉隐吾妻”,于她而言的情意眷戀卻成了殺死果郡王的最後一根稻草。

果郡王出殡那天浣碧撞棺而亡,不知道是不是突然想明白了,自己無心之失、無可挽回的幾件小事,竟要了最愛人的性命。

生命中無法承受之痛,始為愛而終成害。

真應了那句“世間的陰差陽錯從未停歇,都是尋常。”

-END-

蘿茉莉,想去冰島找精靈的老女孩兒,陪你看劇看人生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