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影相關從業者,最近有兩個消息,令我頗感痛心——

一個消息是,《速度與激情9》的票房,會超越《懸崖之上》。

也就是說。

這部豆瓣評分5.5、全片毫無邏輯性的“洋垃圾”,将成為整個五月的票房冠軍。

...

另一個消息是,有部意義非凡的作品,會在五月底正式上映。

然而,在電影院,它卻近乎無人問津。

貓眼顯示,其預售票房,不到《速激9》的百分之一。

同時看過這兩部後,我的内心百感交集,不禁産生兩個疑惑:

當今時代,我們更需要的,到底是速度與激情,還是從容與平靜?

面對信息大爆炸,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才能無愧過好這一生?

答案,或許就藏在幾位智慧老者的言談舉止裡。

《九零後》

...

這是三副沒有特效,卻令人倍感震撼的畫面——

一隻妙控鼠标(我至今仍不會用)上,一隻手正在自如操作。

鏡頭上移,我們看到,手的主人,是一名老者。

這名老者,正在用Mac,處理極為複雜的技術性工作。

他叫鄭哲敏,出生于一九二四年,是中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

下一幕——

一本書的上方,另一名老者拿着放大鏡,照亮了紙張。

閱讀完畢後,老者拿起筆,認真仔細地标注了,對他而言重要的段落。

他叫馬識途,出生于一九一五年,是蜀中五老之一,也是《讓子彈飛》的原作者。

...

最後一幕,書桌上的音響,正在播放一首舒緩浪漫的歌謠。

“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

聽見這句熟悉的詞,老者回憶起了往昔時光,不禁翻譯道:

“你是我的陽光,我唯一的陽光。”

...

鏡頭一轉,我們看到了充滿活力的,室内的陳設。

洋娃娃、玫瑰花、照片和信封、少女心爆棚的刺繡……

即使臉上已經遍布褶皺,我們依然能感受到朝氣蓬勃。

她叫楊苡,出生于一九一九年,是著名翻譯家,也是《呼嘯山莊》的權威譯者。

...

是的。

此三位的年齡,均已橫跨世紀,達到了百年之久。

然而,看着他們的狀态,我們卻不覺得衰老,反倒滿是羨慕。

他們,究竟為何能夠如此與衆不同?

這一切,都離不開四個字——

西南聯大。

...

什麼是西南聯大?

一九三七年,日軍進攻華北,炸毀了南開大學,清華和北大也陷入危機。

為了保住文明的種子,三校決定南遷長沙,後又因戰事告急,轉戰昆明。

彼時,由于交通困難,有兩百多名男性學生,不得不依靠雙腳徒步前進。

...

六十八天,他們每天行走四十裡地。

終于,來到了三校合建的西南聯大。

那是一所怎樣的大學?

張道一說:

我原來的想象大學應該是比我的中學好得多但是我到了西南聯大注冊以後我大吃一驚

由于桌子不夠,所以學生隻能分到一個椅子,将書本放在椅把上閱讀;

由于燈光不好,所以學生隻能用手搖燈,一邊學習一邊制造光亮;

由于經費不足,所以學生隻能住茅草屋,學會與臭蟲“和平共處”。

可能有人質疑:身處這樣的環境,還能全神貫注的學習?不可能吧?

但很多時候,現實就是比小說,更能超出人類的幻想。

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中國百年來最卓越的一批大師,如群星般集體誕生了。

從右至左,分别是許淵沖(世界級文學翻譯泰鬥)、楊振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王希季(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在文、理、工三科中,即便放眼整個人類曆史,此三位都屬于巅峰人物

這,究竟是怎樣做到的?

因由,且聽我細細推測。

一九四五年,随着美軍核彈的轟炸,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

目睹到毀滅性的力量,國民政府旋即決定,中國也要研制核彈。

于是,一九四六年,九名科學家帶着任務,赴美考察。

這其中,包括了剛從西南聯大畢業,僅二十歲出頭的朱光亞。

然而,剛剛抵達目的地,考察團就被告知,美國拒絕對外開放核彈研制技術。

不久之後,中華動蕩,内戰爆發,考察團的任務也被取消,衆人四散天涯。

但,流落異鄉的朱光亞,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

他摒棄雜念,來到了美國密執安大學,潛心鑽研物理學。

四年間,他連續拿下了四次獎學金,終于順利畢業,取得博士學位。

一九五零年,新中國正式成立。

得知這一消息後,朱光亞與女友告别,回到了北京。

回國前,他向留美的同學,寫下了這樣一封公開信:

同學們我們來美有的一年 有的兩年有的三年五載我們都是在中國長大的我們受了二十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種過一粒米我們都是靠千千萬萬終日勞動的中國工農大衆的血汗供養長大的現在 他們渴望我們我們還不該趕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長獻給祖國的人民嗎

這封信,讓我想起了《無問西東》中,發生在西南聯大的一幕——

課堂上,由于教室不夠隔音,導緻學生們無法聽講。

無奈之下,老師在黑闆上寫下了四個字:

靜坐聽雨。

這一幕,為何令我們震撼?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有些東西,迷惑我們的方向,阻擾我們的思緒。

就像暴雨一樣。

暴雨是什麼?

于那個時代,暴雨是點不亮的燈,是難以驅散的臭蟲。

是日本人反複的轟炸,是一切物質層面的饑餓與匮乏。

于當今時代,暴雨是世俗的目光,是買不起的名牌包。

是戒不掉的王者農藥,是一切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欲望。

那麼,面對嘈雜的聲音,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找到自己真實的内心?

課堂上,由于缺乏強大的定力,沈光耀無法完全像老師一樣靜坐聽雨。

所以,他打開了窗。

他看到,滂沱暴雨中,一個漁翁戴着草帽,還在堅持捕魚。

而另一邊,作為中國軍隊的種子,體育部的同學還在堅持操練,以備萬一。

目睹這一切,沈光耀明白了——

原來,自己能過上現在這樣的生活,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

原來,自己能在教室中靜坐聽雨,是因為有人在外面,擋住了狂風暴雨。

恍然大悟後,沈光耀再也不覺得,暴雨多麼難以忍受了。

和朱光亞一樣,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靈魂和步伐愈發堅毅。

因此,他做到了能在任何環境下,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無論周圍傳來什麼樣的惡意,有多麼嘈雜的聲音,他都可以無動于衷,追求卓越。

這,就是西南聯大的學子,能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成長為大師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縱然已經年老,卻還能那麼精神矍铄,散發光輝。

在最困苦的年代,他們透過狂風暴雨,看見了真實的世界。

在真實的世界中,他們認清了“我是誰”,懂得了“我從哪裡來”。

故而,也明白了“該往何處去”。

《九零後》的結尾,年過百歲的楊苡,說了這樣一句英文:

“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

“每一天一定要做得最好。”

什麼意思?

在我看來,就是每一天都要像個戰士,勇敢地面對真實的世界。

不逃避,不迷失,讓身體服從自我的意志,從容地做内心深處真正渴望做的事。

說白了,就是要做到靜坐聽雨,拒絕讓《速激9》那樣空洞的精神鴉片麻痹自己。

最後,在這個審美不太正常的年代,我就再表達一個不太切實際的小小心願吧——

希望《九零後》的最終票房,能收回

-

關注羅罔極,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高質量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