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C,5-6。
簡評:
看的第四部格林納威,沒想到能差到這種地步(同時把莎翁也糟蹋了),再次挑戰了我的底線。
幾乎是我電影理念和創作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電影橫跨音樂、繪畫、建築到文學,這次又加上了戲劇元素。不同于塔可夫斯基、布列松、林奇等大師對其他藝術的高明化用,而是生硬的大雜燴式拼貼藝術,淪為過于精緻和唯美的明信片主義。前者是借用藝術的傳統去滋養這門新興的門類,而後者則徹底把本就積澱尚淺的電影文化徹底抛棄了,這是莫大的背叛與舍本求末。
從某些方面看似乎有開拓創新之處:疊化、畫中畫、鏡頭并置,實際全然是從其他藝術形式生搬硬套的糟粕。又不同于元電影或實驗電影秉承的探索精神,本片毫無自覺、節制和謙遜可言,幾乎已經走火入魔、頑固不化了。
影片不僅完全打破了電影的規則和語言,且已然喪失了電影之為電影的本質—然而蹊跷的是,卻陷入了另一種僵化的範式。既沒有攝像機的存在,更不要提特寫和有情感的運鏡了,同時(電影意義上的)表演、一切鮮活的和人性的因素都被降解了。不僅沒有時間的生成,連運動也被消解為機械的形式。銀幕不再具有空間的縱深,而是徹底作為一個平面的畫框、一個裝置活動的場域、一個失去了生命和交互的戲劇舞台-一個半死的木乃伊。影片成為封閉且僵死的機器,看和被看的活動在此找不到任何位置。
(意語字幕)莎翁的英文聽起來很吃力,再加上淩亂不堪的視聽表達,始終雲裡霧裡、半夢半醒,情節也是不知所雲,最終忍耐着才勉強看下來。
25.10.18arlec 晚到了十分鐘恰好開場
這不是電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簡評-第五代發轫作
C 5-簡評:觀影體驗實在很一般,影像貧瘠不堪、情節一樣僵死無力,鏡頭毫無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鏡頭間也不具張力。播音腔的配音,樣闆戲的表演,攝影的确有新意,但總體上十分雞肋-節奏不穩、形式和内容的不協調,也隻有在這個特殊時段才會産生出 ...
劄記-随感-簡評
評分:B- 6.6/6.7前言:機緣巧合來看第二部該導演的電影,聽說是和《扒手》一樣地動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視聽更為程式化、絲滑的長鏡頭減少了,詩意和美感也有所喪失(或者說側重發生了變化)。簡評:有着《男人的争鬥》的開頭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為何中規中矩?
評分:B-6.8二刷觀感依舊非常一般,但已經完全将其把戲看透了。沒有見過如此自作聰明、匠氣與說教氣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圖作為系統性的影評,隻是将劄記分集整理。)前言:和《紅高粱》一樣,正好是九個月後在影院重溫。依舊是重估的目的。初 ...
簡評
B7.5-雖然絕對不算多麼精緻的傑作-略顯單調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歡,很純粹的片子,三星半。一個月以來每周找資源都以譯制片失敗告終。等待了三周以為找到了資源,結果依舊是俄語譯制片加英俄字幕,無可忍受。終于看上了繁體中文字幕版-即 ...
大銀幕重溫再評
B+8.2很不錯的作品,有所回味,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但或許是由于其克制吧,總覺得力道稍差。相比《扒手》結構沒有那麼連貫,也沒有直接的内省。相比《都靈之馬》則更精巧甚至輕快。選角的形象和十分恰當和典型,表演則簡化到甚至有點生硬刻闆-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