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C,5-6。
简评:
看的第四部格林纳威,没想到能差到这种地步(同时把莎翁也糟蹋了),再次挑战了我的底线。
几乎是我电影理念和创作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电影横跨音乐、绘画、建筑到文学,这次又加上了戏剧元素。不同于塔可夫斯基、布列松、林奇等大师对其他艺术的高明化用,而是生硬的大杂烩式拼贴艺术,沦为过于精致和唯美的明信片主义。前者是借用艺术的传统去滋养这门新兴的门类,而后者则彻底把本就积淀尚浅的电影文化彻底抛弃了,这是莫大的背叛与舍本求末。
从某些方面看似乎有开拓创新之处:叠化、画中画、镜头并置,实际全然是从其他艺术形式生搬硬套的糟粕。又不同于元电影或实验电影秉承的探索精神,本片毫无自觉、节制和谦逊可言,几乎已经走火入魔、顽固不化了。
影片不仅完全打破了电影的规则和语言,且已然丧失了电影之为电影的本质—然而蹊跷的是,却陷入了另一种僵化的范式。既没有摄像机的存在,更不要提特写和有情感的运镜了,同时(电影意义上的)表演、一切鲜活的和人性的因素都被降解了。不仅没有时间的生成,连运动也被消解为机械的形式。银幕不再具有空间的纵深,而是彻底作为一个平面的画框、一个装置活动的场域、一个失去了生命和交互的戏剧舞台-一个半死的木乃伊。影片成为封闭且僵死的机器,看和被看的活动在此找不到任何位置。
(意语字幕)莎翁的英文听起来很吃力,再加上凌乱不堪的视听表达,始终云里雾里、半梦半醒,情节也是不知所云,最终忍耐着才勉强看下来。
25.10.18arlec 晚到了十分钟恰好开场
这不是电影!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意大利村庄的纪实史诗-从土地到上帝
评分:A-8.4暂且保留,打四星。前言:友邻评分高达9.3、码了许久没舍得看的神片,到今天的契机才看,也是顺理成章。其一原因是按照导演的作品顺序正好看到了奥米尔这部。其二是在梳理意大利电影的线索,也刚好看完了罗西里尼的前十年作品,算 ...
一双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评析《何处友家》与《小鞋子》
公众号图文版:“一双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佳片导赏《何处友家》与《小鞋子》 - 微信公众平台引言: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评析两部伊朗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一部是著名导演阿巴斯的成名作《何处友家》,另一部是十年后马基德的成名作。二者在 ...
观感-札记
简评:B-,6.5+第一次看了半截弃了,拖拖拉拉一个星期、零零散散看了四次才看完。没什么体会,只觉得形式过僵、故弄玄虚,实在空洞无趣。色彩、构图,画中画、框中框。极致的清晰和干净,(和作品中绘图师一样)每个画面都经过精心严格的控制, ...
建筑师的使命与宿命
评分:A-8.0这次观影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格林纳威,也让我重新认识了电影。中途还对这部电影的价值有些许犹疑,直到结尾一刹生出顿悟之感,想起立鼓掌。作为艺术家传记,本片不同于《梵高》、《卡蜜儿》将叙述重心放在生平履历上,即便对私生活的 ...
随性吐槽
C+来晚了半个小时。旁边的人咯咯大笑不止,这样的影片有大银幕和互动是正常的,不过还是无法忍受此二者。多次想离场,为何要花费五十块和三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投入在这样的娱乐消遣中?终于完全被淹没了,昏昏欲睡。从视听风格到内容完全无感,斯科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