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小品電影泛濫,用段子湊時長,再加些熱議題材,現實隐喻,如隔靴搔癢,卻愣裝嚴肅藝術,但其搞笑與深刻程度遠不如趙本山以往春晚舞台上的作品。

小品king優秀的不止是小品,主導的電影也同樣不遜色,《男婦女主任》就是代表作之一,也是“改革春風吹滿地”的電影出處,在片中可以找到趙本山前後小品的影子。

故事很簡單,趙本山代替宋丹丹到縣裡參加婦女大會,本來人露個面就行,但他當成了一回事,還演講發言,吹出五講四美三熱愛,精神物質文明兩手抓的牛,縣領導甚是喜歡,計劃下村視察,由此引發了一連串啼笑皆非又溫情熱鬧的事。

不過,與那些成名了,有錢了,總想着脫離人民群衆的精英人士,以及對勞動人民缺乏了解,隻對獵奇感興趣的小資産階級知識分子不同,趙本山的老百姓電影始終秉持着《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精神,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

《男婦女主任》中也有對主流話語的模仿,也沒有規避農村的一些問題,如領導一張嘴,底下跑斷腿的三令五申卻又連放空炮,還有村裡人貪小便宜,沒點物質刺激,不能聚攏一起。

可趙本山不像那些精英們,對宏大叙事極盡鄙夷,底層生活都是苦難,農村題材的電影,除了主角有點良知,其他人都是小人,滿足的是小布爾喬亞的幻想。

在趙本山的眼中,村裡人确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但鄉裡鄉親的互幫互助存在,人情味沒有丢,也會幫着幹活,組織文藝活動,農村不都是窮山惡水,靓麗風景也可迷人。

盡管電影中的台詞仍有“三步走”時期的遺風,但趙本山并沒有夾帶私貨,陰陽怪氣,反而是借助台詞呈現一片欣欣向榮,還用電影親身上陣宣傳東北民間文藝二人轉。

影片的基調是積極的,非晦暗,他的衣服和面孔全是勞動人民,能看到他的真情實感,對他們萌芽狀态的文藝的熱愛,不帶有一絲鄙夷,隻可惜這樣純粹的電影已經絕迹了。

現在的電影,不摻雜點諷刺就好像不是電影了,不能所有都是好的,隻有些許是壞的,而是非黑即白,沒有緩沖地帶,内地電影票房越來越高了,電影卻越來越退步了。

正如現在的春晚一樣,過去的包餃砸是恰如其分的融入,如今的包餃砸是生硬的拔高,不好為人師怎麼能體現優越感,不慷慨激昂怎麼能調動情緒。

平實的叙事不見了,隻剩下情緒價值與投機取巧,充滿了算計,唯獨失去了真情,功利性不是不行,但最起碼的真誠都看不到,就别大談情懷和主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