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賴茨開始緻力于他那部長達十六個小時的電視系列片《故鄉》(用三十五毫米膠片拍攝),有計劃地回應美國的《大屠殺》。史詩片《故鄉》的背景是萊茵蘭德(Rhineland)一個虛構的德國村子,它記錄了這裡一個家庭六十多年的生活,始于1919年,終于1982年。1984年夏天,它被分成上下兩集,在歐洲的一些電影節以及德國的所有主要城市放映,然後在同年9月和10月作為一部共有十一集的電視系列片發行。它成為新德國電影中知名度最高——共有二百多萬人次的觀衆在德國電視上看過它——也最受影評界好評的曆史片。《故鄉》通過政治對一個小村莊的私人生活的影響,描述了20世紀的德國政治史。據賴茨說,在重建各個曆史時期時,對細節的關注使得他的影片不同于此前的其他曆史片——包括美國的《大屠殺》,賴茨說該片缺乏對“德國形象”的敏感。《故鄉》最初的标題是“德國制造”,意在挑戰《大屠殺》——它展示了“好萊塢制造”的德國曆史。在影片最開始的形象中,仍然可看到镌刻在一塊裡程碑上的原标題。通過從個人故事中追溯曆史,賴茨試圖讓斷斷續續、支離破碎的德國曆史恢複連續性。他在一次采訪中說:“我們德國人有一些不堪回首的故事。即便到今天,在戰争結束四十年之後,我們仍然擔心自己微不足道的個人故事喚起納粹的過去,讓我們想起自己集體參加第三帝國的往事。”賴茨賦予希特勒的統治以曆史性,并将它融入對政治沒有興趣的純樸的德國人的親身經曆中,結果讓他們顯得更像是受害者而非曆史中的行動者。 (傑弗裡·諾維爾-史密斯《世界電影史》)
摘錄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摘錄
查理·卓别林把《淘金記》看作是“希望人們提到我的時候首先想起的電影”,而這部電影也确實是他的代表作。影片出現在卓别林的正劇《巴黎一婦人》(1923)之後。那部他沒有參演的作品遭到觀衆冷落後,卓别林決心改變思路,用幽默的方式演繹殘酷的 ...
摘錄
延安電影團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延安與八路軍》。編導袁牧之,攝影吳印威,後來徐肖冰也參與了攝影。參閱有關回憶文章,該片大緻内容為,開篇是祭祀黃帝陵,然後依次展開革命聖地延安城,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人的活動,全國青年、海外華僑奔向延安,敵 ...
摘錄
1922年3月,張石川、鄭正秋、周劍雲等人在上海建立了明星電影公司,先後拍攝了《孤兒救祖記》、《玉梨魂》、《火燒紅蓮寺》、《十字街頭》等著名影片。至1937年因“抗戰”而停止營業,“明星”公司在近16年時間裡推出了200多部影片,是 ...
摘錄
最初的中國電影沒有劇本,據說隻有一個提綱,到了20年代初,伴随着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的誕生,出現了比提綱詳細的“本事”,包括基本情節、主要人物及其動作,此外還有字幕說明。1925年,洪深發表了中國電影的第一個劇本《申屠氏》,盡管 ...
摘錄
從華納衆多編劇中脫穎而出的柴納克,在20世紀30年代末的片廠管理者當中,是唯一“富有創意的主管”,也是唯一積極參與實際制片的片廠高級主管——他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50年代。柴納克親自監督福斯的所有A級片,從蒂龍·鮑爾(Tyrone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