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而去》看完了,導演是綠色控和細節控。
電影裡的綠色無處不在,綠色的樹草、綠色的牆、綠色的河流、綠色的數鈔機、綠色的桌布、綠色的廣告牌、綠色的青苔、綠色的襯衫、綠色的油漆門、綠色的床單、綠色的鐵窗、綠色的貼紙、綠色的沙發、綠色的酒瓶、綠色的書櫃、綠色的台燈、綠色的花露水、綠色的氧氣瓶……每個場次裡,幾乎沒有一幕失去綠色背景,讓我的眼睛無比舒服。
綠色,是最能代表春天的顔色,也是萬物新生的顔色。而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逐漸逝去的生命的老年人。
電影沒有回避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那些老年人、中年人甚至是青年人面臨的各種生存困境,但它妙的地方是不會為了去表現困境或痛苦的真實性而去“特寫”或放大痛苦以博取共鳴。是很江浙滬的體面式的,是點到為止的,是小橋流水的舒緩的,是可以令人得到放松與安心的。
生活總起起落落落落,社會的加壓設限,外部環境的“審判”。電影卻遠離了都市,遠離了繁華,遠離了燈紅酒綠,隻留下了最原始的底色。

故事裡,他們再繃緊神經,絕症治不好就不治了,葬禮不隆重操辦就不大辦了,培訓機構辦不下去那就關了,人到中年沒有成家就沒有成家了……最重要的是“心安”。

唯一讓我觸動的,是老人兩次發病的時候,老人顫抖的雙手,語無倫次的聲音,都讓我想起我那躺在病床上的奶奶。可是我除了陪伴她,給她買好吃的,什麼都做不到。我的奶奶,曾經帶我去過好多地方的奶奶,如今卻躺在冰冷的床上。
未來我也會老的,我也要經曆這一段時間不是嗎?

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的,但每個人依舊要找到自己的路。家可以在我們心裡也可以在很遠的地方;

故事的最後,老人離開人世。葬禮上,綠色的花圈圍繞在她的照片四周,令人感到很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