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我們的龍貓

...

電影畫面

電影中剛開始見到龍貓是妹妹小米探索自然的時候穿過叢林遇到的小生物,剛開始對龍貓的印象不是覺得它可愛,而是好奇地觀察,想知道這個小小的生物是是正面角色還是負面角色,是什麼種類,但是縱觀宮崎駿電影中的妖怪角色或者特色的動畫形象,很少是負面的。這與日本的妖怪文化有關,包括他們對神的态度也能反映在這部電影中,當姐妹說見到了“灰塵精靈”的時候,老奶奶和爸爸也沒有否認,而且也會說要敬畏神。憨态可掬的龍貓真正打動我的是打着傘陪在姐妹身邊的鏡頭,那種安靜的陪伴是治愈人心的,是久違的。也是因為這個鏡頭,龍貓成為了無數觀衆的心底的一把傘,可以在困境中仍然找到一個低擋風雨的安心之處。

吸引小米的小龍貓憨态可掬,之後小米又在遇到的大龍貓身上玩耍,蹦跳,十分興奮。我當時在看這一段的時候就也跟着發出銀鈴般笑聲的妹妹一起笑了起來,也想要在龍貓肚子上跳一跳,在他身上舒舒服服地躺着。之後五月背着妹妹在路邊等車,龍貓又出現了,大大的身形和頭上的樹葉實在引人發笑。

...

電影畫面

笑起來露出的大白牙,在姐妹遇到困難時及時的出現,就算沒有台詞,他也是這部電影最令人難忘的角色。

鄉村文化

《龍貓》的發生的主要情境就是鄉村,這體現了宮崎駿對鄉村風光和風土人情的向往,不管是羞澀淳樸的小男孩和好客熱情的鄉村鄰居,都體現了人性和自然的美好的一面,這也是宮崎駿要在他的電影中體現的。這與宮崎駿幼年時在鄉村度過的時光有關,當時他聽到過家鄉有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鄰居一樣嬉戲、打鬧,隻有純真無邪的小孩子才能捕捉到他們的形迹。長大後的宮崎駿還是很懷念小時候農村的生活,于是為大家編織了這樣一個夢。而鄰居的友好也許是受父親的影響,他幼時,鄰居的房子被焚毀,在他家門口坐着,父親看到了,進家中拿出了巧克力(在當時非常罕見),這對宮崎駿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讓他對父親有了新的認識。

在電影中,姐姐五月和妹妹小米和灰塵精靈共處,農民在田園耕種,龍貓幫姐妹去想去的地方,妹妹開心地在鄉村玩耍,都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與自然完全能夠和諧相處。宮崎駿也說道自己每天都會去看天空,每天會花将近三個小時在日常瑣事如倒垃圾、發呆、喝咖啡等,但是他說這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他要通過這些觀察世界,觀察人。

...

電影畫面-龍貓

...

電影畫面-開頭的鄉村畫面

電影開始時是我們印象中的典型的鄉村畫面,清新的空氣和泥土的氣息撲面而來,拉我們回到童年鄉村的經曆。整個畫面都是很自然的,天很藍,水很清,色彩的飽和度都很高,外面都是植物和小動物,給了姐妹探索自然的機會,下雨的場景和陽光明媚的場景都十分的真實,有一種水墨畫的意境。宮崎駿的畫尤其注重細節,咬黃瓜的碎屑向外炸的場景就十足的體現了這一點。

無聲台詞和音樂享受

“阿杜哥,阿杜哥”,“多多咯,多多咯”,這些熟悉的旋律一響起就喚起我關于《龍貓》的記憶。

《龍貓》的台詞并不多,貼合鄉村的平靜和溫馨氛圍的同時也讓觀衆有更多的精力欣賞美。

電影開始的時候就是拖拉機的聲音和恬靜的旋律,姐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少女的甜甜的聲音,妹妹就是大笑聲,聽到就忘卻煩惱。雨中龍貓出現的時候的雨聲滴滴答答和龍貓的憨聲也十分有意思。

電影中的旋律也十分優美,出自宮崎駿一直以來的合作夥伴久石讓。久石讓的創造巅峰在《天空之城》時期。《龍貓》中的《散步》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五月的村莊》帶來内心的甯靜,《鬧鬼的房子》節奏緊湊分明,《龍貓》更添龍貓的可愛和神秘。

少女形象

宮崎駿的電影的主角都是少女,而且都是善良美好的少女,不管是《千與千尋》的千尋、《龍貓》的姐妹還是《天空之城》的希達,宮崎駿認為,年輕女孩确實比男孩更有生命力和可愛的氣息,因為男孩因為背負了某些東西陷入一種尴尬的境地。他的電影中一般還會有一個與電影的女主角着愛情線的男生,這也确實是電影、生活亘古不變的主題,而宮崎駿筆下的朦胧、暧昧的少年愛情在每個人心中都能激起一陣漣漪,這種美好也是無法言喻的。但是也會有一些家長會認為這種暧昧不适合讓小孩子看,我認為,給小孩子關于愛情和友誼的啟蒙也是十分重要的,與其避諱這個主題,不如在适當的年齡通過宮崎駿的電影,給和孩子溝通和交流的一個機會,不然,因為這個問題讓孩子錯過宮崎駿的電影,無法感受其中的親情和友誼的美好,大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實在是遺憾的。

宮崎駿筆下的少女是堅強的、有靈性的。

...

影視電影季風的影評畫面

《風之谷》中,娜烏西卡源自希臘故事的一個公主,她細心、堅韌不拔,可以禦風駕駛。她的奇異的靈性和堅強讓她排在近十年最受日本人喜愛的女主角第一名。而《龍貓》的主要角色姐姐五月和妹妹小米是一對性格有所不同的姐妹。主要表達了她們之間的姐妹情,姐姐對妹妹的照顧和要求,妹妹對姐姐的依賴都真實地反映了親情給我們帶來的溫暖,這也可能是宮崎駿與哥哥的兄弟情的映射。

...

宮崎駿的紀錄片的一張照片

姐姐五月和妹妹小米都很可愛大方,愛探索,但是姐姐年齡更大,所以考慮的事情更多,面對問題的時候也更成熟,妹妹會在見不到妹妹的時候任性大哭,姐姐也會背妹妹,體諒妹妹,兩人都十分讓人心疼和喜愛。

...

電影畫面-五月和小米

宮崎駿-童心不泯

在紀錄片中可以看出,宮崎駿的執着、認真和率真,愛挑戰和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心态。他從創作到退休一直堅持手繪,一部電影的制作是他用一張一張畫組建的,是他坐在書桌旁用鉛筆和橡皮擦畫了又擦出來的。他不容許自己的作品的不完美,隻要是不滿意的手稿,他一定毫不留情的扔進垃圾桶。

但是,在七十多歲的時候,一些做CG的年輕人找到了他,向他介紹最近的制作動畫的技術。剛開始它并不感興趣,從他的電影對科技的負面影響的表達可以看出。經過思想鬥争,他确實有很多的想法還沒有畫出來,但是無奈制作時間過長,現在有這樣一種技術能幫他表達仍想表達的世界,他也願意接受CG技術,在技術人員以極快的速度做出動畫時,對CG技術感到驚歎和神奇。但是,他是矛盾的,CG技術的細膩是遠遠不及手繪的,經曆思想鬥争後他做出了妥協(在他能接受的程度下的妥協)。在他看到某些毫無目的地展示CG最高技術隻為了讓機器替代人類的時候,他的失望是可見的,他說“世界末日”到了,人類不相信自己了。他還會說自己留在上個世紀,也能看到他的焦慮和矛盾。

他很重禮儀,沒有架子,在按摩遲到的時候也會說對不起。

他是真正懂小孩的,因為他愛小孩,尊重小孩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就是一個小孩。在看到有意思的CG技術還會很純真可愛地笑,他一直保持幽默,會紀錄瞬間的、細節的美好,會把生活場景畫出來。他對小孩子有非常細緻的觀察,看到CG技術呈現的動畫時指出,五個月的小孩子轉頭很遲鈍,不會那麼敏捷,這個媽媽們可能都不會察覺的細節,他觀察到了,不得不說他是敏銳的。這也可能與他自己有一個女兒有關。他的童心日常中都有體現,自言自語加油吧,畫畫的時候會用和小孩子一樣的姿勢坐在椅子上。

“想做星球大戰,不想做毛毛蟲了”,“沒關系,我不怎麼想”;

“我和他們不一樣”;

“我看電影不是喜歡它的故事情節,而是看到某個鏡頭,覺得“哇,這太棒了””;

“表達世界的美,表達世界沒被發現的美,這是我做電影的目的”;

“不用看懂電影,我們本來就不能完全理解世界”。

這是宮崎駿在與鏡頭交流時說出的話,表達了他制作電影的目的。

宮崎駿在紀錄片中提到:男人怎麼看懂女人的微妙變化一直是一個問題。但是他的鏡頭能精準地捕捉到少女極其微妙的表情變化,他的手稿中在某些人眼中是一樣的幾張表情手繪畫,女生完全能感受到,這也是他的厲害之處,我們說女性作家的優勢就是筆觸細膩,某些感官的信息女性作家才能捕捉到,但是劣勢也就在這,太集中在小世界中。宮崎駿卻能放眼鄉村文化,做到文化輸出,又完全不失細膩的觀察和精細的表現。

“宮崎駿經曆了那場戰争,一方面喜歡戰機,一方面反戰,被喜歡的東西撕裂”,這是鈴木對宮崎駿電影中戰争的描寫的解釋。宮崎駿的電影有很多的戰争的描述,是因為他和哥哥七歲的時候經曆過戰争,他内心是讨厭戰争的,他親眼見過戰機,而且他的父親賣飛機零件,所以他的電影有各種形式的戰機。

...

宮崎駿的紀錄片畫面

總之,宮崎駿構建的世界,包括《龍貓》,都讓我的童年多了一份色彩,一份在心底一定留了一片地方的彩虹,每每看他的電影,都有治愈人心的震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