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英語版有點違和于是看了粵語版:D。變形記原來是字面意思的變形哈哈。配樂好聽,國風的味道。紅貓熊樣子這麼萌怎麼會可怕呢我也好想抱!美玲的姐妹們真好。
恰好在讀《為何家會傷人》,看這部總能聯想到書中的内容。父母口中所謂的溺愛不是過度的愛,隻是一種偷懶的愛:看似貼心周到地替孩子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不希望讓孩子受苦,實則自以為是地将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剝奪了孩子的自由。總以為自己完全理解孩子需要什麼,其實不過是自我揣測的虛假事實。美玲的母親幻想美玲是完美的乖乖女,不願接受她的愛好,正是自我感動式教育。真正的愛再多也不會有害,得到的愛越多心裡越健康。
父母自己心裡也有個内心的孩子,源自内心孩子的需求,不為自己滿足,卻投射在現實孩子身上,誤以為那是孩子的需求。以這種方式相處,反而讓他們看不到真實孩子的存在。
這種父母給的愛并非無條件,他們給孩子設立單調的高要求,同時替孩子處理其他本該屬于孩子自己應做的事情,比如經典優績主義,隻要孩子專心學習拿到好成績、其他什麼都不用管。處處顧慮長輩感受,被迫失去一部分自我,美美不是在為自己而活。太可怕了,代代傳承的鐐铐式教育……
用自己的标準體系随意評價對方,急着提建議或批評指責,都顯得自戀自大且貶低否定對方,隻想着把問題解決就好,而不想理解或自以為理解卻輕視對方的感受。可是家庭不是公司,有時候感受交流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在家長面前把自己的愛好說成同學朋友的愛好太真實。孩子隐瞞真相,是在保護自己的隐私空間,不想被家長過度幹涉。真實的父母無法理解自己,孩子便自己想象能夠給予無條件愛的理想父母,尋找偶像明星作為依戀對象。
愛與分離,生命永恒的主題。親子之間注定割舍的愛,倘若成為強依賴性的最愛,将會是未來建立新的依戀關系的阻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