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預測,必先踩着基石再向上走去。現在擁有的基石,自然是以《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為重,原著及影片預告為輔。故在預測之前,要先詳細拆解第一部,看看裡究竟埋了什麼伏筆。

第一部很顯然,是整個封神演義事件的起因,也是所有的禍端。若說封神是世間是人、魔、仙的大混戰,理應各流均占一主力。可這禍端因人而起,自然這第一部,便是交代背景、簡述商湯與朝歌政變的一幕。由彩蛋預告來看,第二部聞仲攜魔家四将歸朝,定是展開一場人魔之争。而能在第一部中就出現的擁有法術或強大能力的,也必然在後承擔着相當一部分主線的推進。

最開始纣王攜質子起兵攻反商的冀州,大殺之後見被狐妖借屍還魂的蘇女妲己,把她帶回。這裡引出第一個關鍵人物:狐妖妲己。這狐狸不如神話所言是“攔路妖獸”或“女娲所派”,在影片中,是靠纣王的寫滴入軒轅墳内破解封印救活。由此,狐妖和纣王之間便結下了很深的羁絆,即解封之人,後續狐妖所做一切的根據,也不再僅僅是想要攪毀商湯王朝,而是以類于“報恩”之勢,讓他得到他想要的,其中就包括成為“全天下的王”。且蘇妲己會是一個貫穿始末的角色,既然她行事的立足點發生如此大的轉變,後續也定會有報恩的舉動,在朝歌發生霍亂、纣王臨危之時,他身邊這隻狐狸定會有關鍵作為。

再下一重頭戲,便是姜子牙上昆侖領封神榜。這裡的人分為三大類,其一就是受命之人姜子牙,這一重頭任務交至他的手上,後續定有他極大的用武之地;其二是哪吒楊戬二人,擁有法術,行路上是姜子牙的得力助手,也是對抗魔界的;第三則為元始天尊為首的各路神仙,他們有至高法術且運籌帷幄。在後續的大混戰中,這三派也定承擔着相當的作用。

東海煉氣士申公豹在朝廷上說:“封神榜能吸納世間所有死者的元氣,大王一旦打開封神榜,這些元氣都歸大王,任由大王調遣。”纣王接:“這麼說,人死的越多,封神榜的法力越強,看來天譴也未必是壞事。”然後的一個鏡頭,楊戬對子牙說“此人(申公豹)為妖孽”,姜子牙盯着纣王,把他擋了回去。這一小段,足以顯示大家的鬼胎:申公豹不僅懂得封神榜為何物,後必将為争奪封神榜的一方勢力。而其被賦予的移魂符,在第一部末尾窺視朝歌戰況時候用過一次,但此處用的隐蔽,猜測後續能派上大用處;纣王出次狂言被子牙聽見,子牙已經内心明白,纣王這野心之大,或許所謂天下共主另有其人;而纣王已驗了這寶器為真,自然也就知道有了它,就能獲得無上元氣。于是纣王後續的欲念,在大一統之上,可以再追加一個封神榜了。

中間部分略去,直接來到結尾部分。局勢也大緻确定:姬昌姬發回到西岐,西岐再度複興,成為商湯大一統一大阻礙,商湯必将再度讨伐西岐;纣王被狐妖救活,重振商湯;聞仲攜魔家四将及鄧婵玉重回朝歌,助纣王伐西;殷郊被哪吒楊戬帶至昆侖,衆神仙必将設法複活殷郊,隻可能并非常人之道。

至第一部結束,擁有人界與神界的兩大對立:一為西岐和商湯,姬氏和殷氏的對立;二為封神榜的争奪,即申公豹、姜子牙及殷壽的三方對立。且他們各自也都請來了得力的幫手,幫他們在人與人、神與神、魔與魔之間奪得頭籌。

這便是第一部劇情的大緻剖析,由此順下,後續的劇情也就不難推測了。再加上原著及後續宣發物料中的概念圖等,這一戰争将往何處去,也都有了雛形。以下是推斷和猜測:

纣王複活,聞仲攜鄧婵玉及魔家四将歸來,如此盛大武裝,第一時間絕對是讨伐西岐。此時纣王内心有多個打算:一是經曆了這麼一遭,他更是相信法術能給他帶來無上的能力,讓他成為天下共主,故尋找姜子牙拿回封神榜就是首要任務。在朝歌淪陷時有人見姜子牙被姬發帶走,目前對姜子牙的猜測也就是他被帶回了西岐。二是經過諸侯聚衆謀反這麼一遭,東、北、南三部均六神無主,勢力構不成多大威脅。隻有西岐,不僅掌握了這個拿着封神榜的道士,姬昌姬發還都建在,實乃商湯最大的威脅。而西岐自知力量甚微,不會妄自動兵,纣王就決心先發制人伐西。

西岐具體狀況尚不明晰,聞仲就決定派遣鄧婵玉前去探路。由設定圖能看到,鄧婵玉西征前夕,天雷大作,此乃不吉。

鄧婵玉在商周邊界黃河孟津渡口正面交手。鄧婵玉和姬發可以說實力相當,可鄧婵玉攜的是魔家四将,這哪有對手,姬發隻好倉惶逃命,鄧婵玉窮追不舍。

猜測鄧婵玉和姬發一定會有一段直接的對戲,因為史書上,鄧婵玉後歸順西周,最終為西周捐軀。而此處出場她為商湯的人,必然有一轉折。而鄧婵玉在故事中的主要部分即為她帶兵西征之時,故在此處,一定會發生鄧婵玉與姬發之間的故事,一為鄧婵玉最終去向埋下伏筆,也為後聞仲經典的“十絕陣”找到了破陣的突破。

被帶到昆侖的殷郊已被斷首,自不可能再恢複成人。而成仙也要修煉個幾十上百年的時日,現在時間緊迫,也不為上策。于是決定将殷郊幻化成魔,返回人間,不一定能平定天下,但也至少能出點力量。而殷郊母後姜王後被殺,自己又被殷壽砍頭,故也不太可能回到殷壽身邊幫他平反。最有可能便是來到西周,協助砍頭之時幫他解難的朋友姬發,以魔人之身幫忙抵禦聞仲派來的魔家四将和鄧婵玉。

在魔化的殷郊、哪吒姜子牙、雷震子及各路神仙的幫助下,鄧婵玉聞仲被擊退回朝歌。殷壽一看不妙,就連聞仲都難敵西岐,看來西岐不止那麼簡單。殷壽千鈞一發之時想起此前前來朝廷表演法術的申公豹,故請之前來協助攻打西岐。

申公豹想奪取封神榜及擊敗姜子牙已久,一聽正合其意,故興興前來。見西岐如此難攻,申公豹便決定施以絕命法陣,即金鳌島截教十天君合力所設的十絕陣。該陣可及十仙發力于一身,幾乎無人能敵。

如前面所講,要破除此陣并非易事,在此猜測有鄧婵玉的倒戈和協助,因為鄧婵玉本為聞仲身邊的人,知道一些關于此陣的解法。再有,按照原著所記,最後為元始天尊為首的闡教仙人相助,逐個擊破其十大絕陣,方饒西岐一劫。

如此一來,截教損傷慘重,聞仲率領的軍隊也已潰敗,所持王牌皆無,殷壽再無得力幫手。于是朝歌城再一次處于毫無防備狀态,現在連四方諸侯都已心存異端,更是無了依靠。于是趁着天時地利,西岐起軍攻進朝歌,那看似雄偉的主城,也就不攻自破了。

以上是劇情的預測。再基于此基礎上,說點改編方向的預測吧。原著的神話傳說其實重在描繪争端與混沌,少有細緻刻畫情感;而導演所說“結合當下語境的改編”,就第一部來看,這“當下語境”其實就是重人情世故的邏輯。比如修改了妲己身為狐妖的由來和行事方式,就是能讓妲己這個人物更順理成章地存在于纣王身邊,并能讓纣王如此癡迷;再好比殷壽和姬昌兩個父親角色的對立,更是讓姬發的性格打磨地更加圓潤且合理。

故在此後的故事裡,“人物情感”的适當改動必然成為繞不開的話題。這其中交錯複雜,比如姬發和殷郊的兄弟情深,殷郊和殷壽的父子血仇,當然還有申公豹姜子牙、截教闡教之間世世代代的恩怨。三界大混戰自然是故事的大主題,可在這主題之下離不開的,必然是“當下語境”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