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男的,寫這麼一篇文章還挺有壓力的。我知道現在的輿論是怎麼樣,賈玲導演的新片《熱辣滾燙》已經成了批評不得的寶貝金疙瘩,或者說,女的自己可以批,但男的不行,男的一旦公開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就會被一群女的群起而攻之,說男的又破防了,跳腳了,厭女了,看不得女導演成功了,男的果然心眼小,垃圾。

但我還是想寫,不寫不痛快。我實在是讨厭現在這種簡單粗暴狹隘充滿戾氣隻會站隊貼标簽扣帽子的輿論風氣。

但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我還是要先交待幾句:

賈玲能在一年内減一百斤,甭管她是為了拍電影,為了重塑自我,還是為了掙錢,這個行為本身我是很佩服的,每次看到她前後對比的圖片視頻,還有她打拳的鏡頭,我都會覺得震撼。毅力超常的人我永遠尊敬。

然後呢,我絕對是舉雙手支持和期待女導演取得商業成功的,因為我從小就偏愛女性向的作品,不管是文學、影視還是音樂。我喜歡的女作家絕對比男作家多,我喜歡的女歌手絕對比男歌手多。就說看電影吧,我從來都不愛看那種打打殺殺的動作警匪片,更少看血腥恐怖片,而是偏愛講述個人命運的現實主義劇情片,尤其是講述女性命運的。很多女導演我都很愛,因為她們有不同于男導演的感性溫情細膩。我最愛的導演之一就是香港的許鞍華,她和李安在我心裡的地位不相上下。李玉導演的前幾部電影——《紅顔》《蘋果》《觀音山》,都是女性視角的故事,我在豆瓣都打了五星,并且都寫了幾千字的影評。因為對李玉太有感情,以至于後來她口碑滑鐵盧的《二次曝光》,我都給了五星感情分,而且又寫了篇幾千字的影評。不信的可以去豆瓣翻翻我的記錄,也可以翻翻我過去寫過多少關于女性影人的文章。

而且我對賈玲個人沒有任何成見,她在綜藝上的表現尤其是《百變大咖秀》“百變五俠”時期,給我帶來了數不盡的快樂。她上一部電影《你好,李煥英》我也挺喜歡的,前面看得我哈哈大笑,結尾又看得我感動落淚。那個50億票房冠軍我覺得貨真價實,比陳思誠拍的那些狗屎好多了。

好了,前情提要解釋完畢,下面進入正文。

我覺得《熱辣滾燙》不好看,算不上一部好電影。

我是帶着很高的期待進電影院的,但很快我就坐不住了,前面可能有接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我都如坐針氈,很想看時間還有多久,怎麼還沒到減肥和打拳的部分,還要熬多久才結束。

很多本來是笑點的情節,我都笑不出來,隻覺得尴尬。尤其是健身房裡其他女性學員都在和教練互相挑逗那一幕,是非常落後過時的笑點,而且這不是在矮化女性嗎?難道女的去健身房都隻是因為春情騷動而不是為了自我成長完善?

...

還有在電視台工作的楊紫為了轉正利用賈玲騙她上節目,整個過程看起來都太粗糙了,完全不可信,我看了那麼多亂七八糟的電視節目但是也沒見過這麼生硬拙劣的場面。

...

除了細節,前面整個故事線也很難讓我入戲。這部電影最難的點在于,如何解釋主人公前後的巨大轉變,從一個很喪的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的狀态,突然脫胎換骨轉變成鬥志昂揚很燃的狀态。日本原版《百元之戀》的質量比《熱辣滾燙》要強點兒,但也沒有能夠很好地說服我轉變原因。而現在這部就更生硬了,隻是咣咣地把各種慘事兒加到女主角身上:閨蜜忽然和男友結婚了,被親姐親媽嫌棄和算計了,被親戚出于私心給利用了,又談了個男朋友沒多久被羞辱了被甩了……這麼多事兒,每一件都交待得浮皮潦草,目的就是為了讓女主角跌落人生谷底然後反彈,于是所有的配角都成了映襯烘托主角的工具人背景闆。

之所以如此,我覺得還是因為賈玲過于依靠個人經驗了,她本人并不是一個喪了吧唧的人,沒過過那種混吃等死了無生趣的生活,隻能硬堆一些戲劇元素,但無法和所飾演的角色合二為一産生共情。她的表演當然也沒能加分,除了面無表情有氣無力地說話,我完全無法感受到女主角由内而外的那份喪。

直到女主角下定決心開始打拳,減肥成功,電影才變得好看起來。她完全變了一個人,整個身體輕盈了,有力量感了,煥發着光彩,眼神變得笃定,充滿鬥志和生之欲望。那十幾分鐘看着确實挺燃的,熱血沸騰。

...

但我知道,讓我沸騰的是賈玲本人,是賈玲的脫胎換骨,是賈玲的拼搏奮鬥,和女主角杜樂瑩沒什麼關系。最後那十幾分鐘,賈玲演的就是她自己,根本不需要演,她本人就是那樣的,就是那麼拼,那麼狠。因為真實,所以讓觀者得以徹底進入那個情境。

...
▲沒找到片花隻有路演時的視頻片段,賈玲打拳确實很帥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相似的觀感,但我看了看大家的評論,即便是很多支持賈玲的女性觀衆,其實也承認了電影有很多不足之處,基本上也就是我上面講的那些吧。但是很奇怪,她們自己承認了,可是隻要看到有男觀衆說這部電影不好看,有啥啥缺點,她們就無法接受,要麼跟男觀衆對罵,要麼背後把人家罵一通。

我不覺得有任何文藝作品是批評不得的,也不覺得有任何作品隻能讓特定的群體批評,我說可以,你說就不行,這不是霸道雙标嗎?

這個電影現在造成如此激烈的男女對立,但我感覺雙方的觀點在實質上是差不多的,區别僅僅在于立場而已。一部電影有優點(演員努力,真誠)有缺點(技巧能力欠缺),其實所有人都看到了,但一邊就盯着缺點看,另一邊覺得缺點不重要可以忽略。這有啥好互相攻擊的呢?你們說的不是一回事兒嗎?

至于那些反感營銷的,我覺得也很正常,因為這本來就是很主觀的感受。雖然我個人覺得營銷賈玲減100斤無可厚非,因為人家真的減了,和《地球最後的夜晚》那種營銷詐騙完全兩回事兒。但從另一方面說,演員減肥畢竟隻是電影的一個環節,還不是關鍵環節。比起劇本、導演手法、演技這些核心因素,減肥就是比較不重要的啊。你下了苦功是沒錯,但一部電影并不是因為減肥減得驚天地泣鬼神就自動變成了一部好電影,因為電影不是體育比賽,不是大變活人的魔術節目。我看不少人舉《摔跤吧,爸爸》的阿米爾·汗,還有克裡斯蒂安·貝爾的彈簧身材為例,為啥這些男演員減肥營銷就不被罵?很簡單啊,《摔跤吧,爸爸》能成功是因為它真的夠好,它在最重要的幾大因素上都沒有掉鍊子,演員身材變化隻能排在它成功因素的第五六名開外吧。貝爾的影壇地位也不是來自增肥減肥,這隻是不重要的花邊新聞。我很喜歡的台灣演員吳慷仁,他的身材也經常變化,這部電影裡增重幾十斤,下部電影又減幾十斤,反反複複折騰自己,但很可惜,他增重減重的那幾部電影質量都不咋地,票房口碑雙失,完全沒能給他的演藝道路貼金,他自己都不怎麼提這些,因為他覺得演員為角色增肥減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沒啥大不了的,這部不行下部繼續努力呗。

...
...
▲吳慷仁前幾年的兩部電影

而賈玲這部呢,恕我直言,最大的看點和賣點,确實就是賈玲減肥100斤啊,除此以外就乏善可陳了。

再說一遍,對于賈玲這個人,我真心佩服。但對她這個人的評價,和對電影的評價,是兩碼事。

當然,虎撲上把電影打到了3點幾的超低分,這絕對是超出了正常合理的評價,我本來也不上虎撲,我也看不上那些惡臭直男,但我是不是也可以合理懷疑一下,這種打分是不是也因為一開始正常合理的評價遭遇無理性攻擊後産生了相應的反彈宣洩?

我還很好奇的一點是,女觀衆到底有多少是真的發自内心地喜歡這部電影?還是被自己所在的群體所裹挾,懼怕被姐妹們攻擊邊緣化,要表現得團結合群,所以隻能違心地誇贊?

為什麼看個電影成了集體站隊貼标簽喊口号互相攻擊的行動?有這必要嗎?這樣不累嗎?這樣真的有助于性别平權嗎?

這個現象,我覺得很奇怪。

我是Gay,我當然會偏愛同志題材的電影,也希望同志片能票房高高的影響力大大的,但這并不代表隻要是成功的同志片我就要無腦吹。這些年來,很多現象級同志片我都無感。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月光男孩》,我看了一腦門問号,就這???《斷背山》沒能得的大獎,被這個破片子拿了,我都替李安感到冤。

還有《Call me by your name》,雖然小帥哥确實挺帥,意大利風景也很美,但我還是覺得電影被過譽了,不過就是個糖水片而已嘛。

台灣那部《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情節亂七八糟,人物動不動神經病似的咆哮,能成功純靠營銷蹭題材紅利。這種片子我憑啥要喜歡?

至于《關于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這部不一樣,這部我還蠻喜歡的,它能成為台灣去年的票房冠軍我也很感到欣喜,但我也看到了電影的缺點:類型要素過多,叙事有點混亂,會顧此失彼。雖然我喜歡,但看到一些批評這部電影的評論,我也完全能夠理解,覺得他們說得也有道理。我甚至看到,批評《鬼家人》的觀衆裡面,有相當一部分就是Gay。那又怎麼樣呢?每個人都有不喜歡的權利,我也不會覺得他背叛了群體,要把他開除出Gay籍。

越是熱門的電影,受影響出于好奇去看的人就會越多,電影的口碑也必然會分化,因為衆口難調,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再正常不過了。不喜歡的原因也千差萬别,文藝評論這玩意兒也沒标準答案一定之規。一個異性戀不喜歡某部同志片,難道我就要因此蓋章說TA是恐同?

同樣道理,我不喜歡賈玲導演的《熱辣滾燙》,難道我就是厭女?見不得女人成功?恰恰相反,我很希望女性導演成功,但得是紮紮實實的成功,而不是被包容被放水被降低标準的成功。我打心底裡覺得男女在拍電影這事兒上不存在優劣,女導演一定能拍出好作品,事實上過去也确實有不少優秀的女導演拍出了影史佳作,但賈玲這部就算了吧。我願意繼續期待将來有更好的女性電影,比如我就很期待邵藝輝在《愛情神話》之後還能拍出什麼來。

因為女性共同體意識而降低标準,這算不算是另一種隐形歧視?為什麼男女導演不能用同樣的标準?你是覺得女導演不可能做得那麼好嗎?

現在女觀衆因為賈玲的成功而歡欣鼓舞,包容她,支持她,我完全理解,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如果因此就容不下對這部電影的任何批評,我覺得就過了。這樣對賈玲也不好啊,她也想繼續進步而不是固步自封吧。況且,高票房現象級電影哪一部不是被各種罵聲浸過一遍的啊,陳思誠徐峥韓寒張藝謀被罵成啥樣我們都知道吧,為什麼賈玲就得是例外?現在《熱辣滾燙》差不多已經闆上釘釘成為春節檔票房冠軍,成為賈玲又一部現象級作品,這已經夠成功了吧,咱還怕這點批評?

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能隻有一種聲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