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這部大電影的主題,應該是分為兩種。
科技
“過度發達的科技将會成為人類的弊端,所以火種必須被熄滅。”
這是電影之中,化身怪獸的佑樹咆哮而出的話語,但是劇中并無針對這個方面進行詳細解答,所以我隻能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發達的科技真的會成為人類的弊端嗎?這個前提我并不認可,假設是不是有弊端我們就不發展了,或者說為了避免科學發展所帶來的弊端我們甯可退回原始社會。
這當然不對,所以我們發現并揭露科技的弊端是為了扮演一個理性批評者的角色,比如有人發現了佛裡昂對臭氧層的害處并沒有使人類停止使用電冰箱而是采用了其它的冷媒。
人類發現二氧化碳會産生溫室效應之後,并沒有停止使用相關的燃料,但是簽署了《京都議定書》來限制溫室氣體得排放。
同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人類是知曉科技發展帶來的一些負面的,但在此之後,人類也開始積極的去改善失誤,去填補空缺,這樣的彌補是長久的在進行着的,網上一搜就能出現一大堆正在進行的環保計劃。
科技的發展固然有弊,但永遠是利大于弊,科技不等于武器,科技是用來給予普通民衆幸福的産品,隻要合理運用,無論是何種科技,都隻會處于造福一方的處境。
固然,環境的保護與科技的遏制都需要一代代的薪火傳遞,我們這輩是無法做到完全将環境改造至理想狀态的,我們不得不将這項重擔交給子子孫孫,但這也是不得不完成的使命。







家庭
大電影的主要劇情,其實是在表達父子之間的矛盾。
佑樹因為從小失去母親,父親又因為事業的問題無法無時無刻陪伴佑樹。
父親認為自己隻要給佑樹買做好的東西和上最好的補習班就算彌補了,因為佑樹的懂事和沉默,真田從來不會顧忌佑樹的情感,依舊認為他是個孩子。
可就想劇中說的一樣:“孩子總在不知不覺中就長大了。”等到那時候去彌補已經根本來不及了。
佑樹他不需要玩具也不需要最好的東西,他想要的隻是父親的一個認可、一個陪伴、一個“我愛你”而已。
但佑樹的整體表現已經超過了缺愛和孤獨的範疇,他操縱導彈轟炸工廠,以常識來判斷,那麼斷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全員撤離,這是必定有死傷的情況,後來轟炸城市,毀滅國會大廈,一切由感情驅使毀天滅地。
所幸在後日談中談及他已被軍方監禁,否則這部田口清隆貫以真實向口碑的作品将會在此地打個折扣。




電影
電影本身是不錯的,拍攝的手法、特效的華麗、模型的精緻,一切都在新生代至令和時期的劇場版中呈一個優秀的位置,但是劇情還是較之薄弱,後日談這種東西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去看,所以這就導緻隻看了大電影的觀衆會認為佑樹未受懲罰而影響觀感。
大電影的結局是完備的合家歡,也算給布萊澤TV正式落下了帷幕。
實際上較之于TV,我個人對這部大電影還是較為失望,開局十二分鐘都是在回顧TV劇情,剩餘劇情也隻能說是佳回的單元回,1個小時的體量也就像是上下集被分開延展而已。
佑樹所說的:
“大人都是肮髒的,這一些技術終究會被利用。”
“不要将一些爛攤子留給孩子”
這些批判性的話語,看似很有道理,但其實更像是一個中二病少年的無病呻吟,未來的事誰也不知,過早的批判隻會顯得可笑。




